2009年11月26日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出席并作了《迎接网络传播时代》的主题演讲。胡启恒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见证人和开山者之一,她分别从“传播是影响社会进步的核心元素之一、互联网——变革传播方式的伟大科技创新、网络传播、网络时代的公民文化素养”等方面阐述了互联网的缘起、成长和逐渐成为传播领域主角的过程和精彩案例。她的演讲生动,内容丰富,给与会者带来了很多启示,因此,我们根据录音资料将其整理、编发,以便与更多的互联网界和传播学界的同仁分享。——编者
以下是胡启恒演讲的内容
各位传播学界的专家:
我今天在这儿站着感到非常惶恐,真正是班门弄斧,我既不懂传播,也没有传播学方面的任何学养,但人家说得好,弄斧一定要到班门,所以,我今天抱着这样一个心态前来向大家求教,把我在网络传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浅显的认识跟大家分享,主要是向大家就教。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
网络传播时代在胡锦涛总书记这段话里讲得非常清楚,互联网界已经把他的话当做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座右铭。我今天主要是从“传播是影响社会进步的核心元素之一、互联网——变革传播方式的伟大科技创新、网络传播、网络时代的公民文化素养”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认识。
传播是影响社会进步的核心元素之一
首先我认为传播是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元素,人际沟通是文化发展的起因和结果。人类文明是围绕人际沟通方式而发展进步的。结绳、石头上刻字、象形文字、刻图案等,都是为了记录思想,与后人分享。
语言文字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所有的媒体技术的伟大发明,如造纸,活字印刷,电话电报,等等,无不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到更高阶段的里程碑。
信息环境是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要素。研究人的神经系统在早期幼儿期间发育的专家,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 0-3岁的孩子,他是否有一个开放的环境,不断有东西来刺激他,对他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语言在我们人的大脑进化中有很重要的作用。UNESCO曾定义“文化(Literacy)”为:能够读和写。在19世纪的时候,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能够读书、写字。但现在不够了,伴随着沟通技术的进步,“有文化者”永远是与“沟通”在一起的。所以“文化”与“沟通”是紧密关联的。这就说明传播业的重要。“文化,是一种能力建设,既不断学习以达到自己目标的能力,丰富知识和挖掘潜力,并全面参与社会交往,与社会相沟通的能力。”所以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活在贫乏的信息环境中的人民都必然要远远落后于世界。
互联网是变革传播方式的伟大科技创新
互联网是变革传播方式的伟大科技创新。它是在电报、电话、无线电和计算机发明的基础上才有的突破,并引发了信息时代的革命。可是,互联网与历史上其它科技发明很不相同。第一,互联网并不是由于某一个科学的先发现就紧随其后。比如居里夫人发现了镭,然后就有了原子弹。互联网不是这样的。创新思想是互联网起源的真正原因,而这个创新的思想就是关于人际沟通方式的创新思路。要在人际沟通方面有一个创新的思想,也就是传播理论,这方面有创新,才产生了互联网。互联网的思想先驱和奠基人是一个跨心理学和计算机这两个领域的科学家。
互联网与其它科技创新所不同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互联网本身结构的原因,它是一个“智慧在边缘”的网络,也就是说它的创新发生在应用上。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创新都是发生在工程科技与社会应用的交界面上,它和传播、沟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是说做好了一个网络你用就行了,而是网络在应用当中得到发展的。
第三个不同的是,它不像电能,电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互联网不只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影响社会,而是直接参与了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从而变革我们人类的生活。
从互联网媒体来说,“全球网络”思想的奠基人和先驱就是J.C.R.Licklider,Licklider 1962年描述的网络跟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已经相当的接近。他认为当全球范围内这些都用计算机来工作和思想的这些人都互相链接起来的时候,他们能够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地点来沟通和交换信息的时候,这世界将发生巨变。这就是Licklider的一个传播理论的创建,当时美国的国防部就有这样的眼光,他们把这样一个心理学家和计算机学家于一身的人任命为美国国防部ARPA信息技术研究计划的首任领导,互联网由此起步。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