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育部首次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成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明确了“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的总体目标。
“三基本两显著”使逐步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和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普及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成为可能。是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形成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的关键所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时进一步强调指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探索了政府引导、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的体制机制,制定了“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基本目标。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规划的指导下,教育信息化要强调真抓实干,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各级各类教育、关系众多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是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具体化过程。《规划》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但也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规划》强调了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人才培养”为本的方针,提出“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部署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整个《规划》的核心内容,进一步表明了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的体制创新方向,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在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未来教育强国进程中所起到的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