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研究教育技术的学者,让技术真正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这个学科的使命,也是我的一个梦想。”黄荣怀教授的这个梦想也是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同仁的梦想。
本文梳理了黄荣怀教授关于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经典言论,尤其是他提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5个步骤和24字箴言,相信会为各区域制定“十三五”规划拓展新思路。
信息化投入与回报,到底是不是正相关?
在多年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和实践中,黄荣怀教授发现有些学校老师、领导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同仁对信息化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存有疑问,而信息化回报其实是指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度。他将信息化投入和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度的关系转化为图表(如下图1),并结合一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二者是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图1
虽然如此,因学校信息化投入的具体情况不同,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度也有很大的差异。黄教授按照投入特点归纳出四种不同情况(如图2),进一步指出只有稳定而持续的信息化投入才能在更好地促进技术与教育融合。
图2
教育信息化发展有规律可循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有其发展规律可循。黄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一张创新采纳曲线图(如图3),他表示学校信息化建设也要经历这样的发展曲线,即依次经历起步阶段、应用阶段、创新阶段和融合阶段。
图3
自1998年参加第一次全国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会议到现在,黄教授见证了许多学校信息化建设起步和应用的全过程,从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教师培训到教学应用,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5年。他强调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更加强调创新和融合,现在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缩短前两个阶段也就是起步阶段和应用阶段的进程。
通过对国际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的分析,黄教授进一步总结了考察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的8个维度和22个指标(如图4)。其中8个维度里,信息化领导力是根本,学生能力发展是核心目标,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条件、课程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等方面,归根结底都要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
图4
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化领导力是根本
黄教授指出信息化领导力是信息化时代领导者吸引和影响追随者及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和组织目标的能力。他认为将信息化领导力单纯理解为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是不够的,因为一个学校如果没做信息化,并不能意味着它不需要信息化的领导力。因此他认为信息化领导力有两个表现,一是信息时代的学校领导力,二是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
概括而言,学校信息化的整体变革取决校级管理团队,信息化应用推进取决于中层管理,而教学创新来自于一线教师。
进一步研究表明,从群体构成来看,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其实是一个分布式领导力。领导高层包括校长、副校长、校务委员;中层包括科室主任、年级主任、学科主任以及意见领袖和利益相关者。从创新与变革的关系层面来看,分为三层,局部创新在基层,是一线老师尝试新技术、感知先进学习理念,不断试错的过程;一阶变革在中层,是引进新技术和先进学习理念,并推广成功案例的过程;二阶变革在高层,在持续推进一阶变革的基础,进行制度化调整、组织结构调整和学校文化变迁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不是简单的从局部创新到一阶变革再到二阶变革,而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操作过程。
有效规划区域教育信息化,离不开5个步骤和24字箴言
面临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演讲中黄荣怀教授归纳了5个步骤,为各区域规划教育信息化拓宽了思路。
第一步是纵向梳理,分析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国家政策。比如云计算、学习终端、创客空间、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再比如三通两平台、“互联网+”战略、援助计划、高考改革等国家政策,这些都是制定规划时需要考虑的。
第二步是横向评估,梳理关键业务及已有信息平台现状。关键业务包括学生发展、课程设置、教学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等等,这个因学校管理的关键点不同而不同。就信息平台来说,改变已有各平台孤立的局面,打通各个平台,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是一个挑战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第三步是综合分析,将前面提到的信息化趋势、信息化政策、核心业务和信息平台这四个元素进行综合分析,兼顾信息化的前瞻性、信息化政策的一致性、核心业务的可行性与信息平台的相容性。
第四步是价值考量,通过价值植入确定战略重心。选择什么为战略重心,需要结合本校发展特色,回顾本校教育发展愿景、教育理念以及价值取向。
第五步是资源检视,考察当地信息社会发展状态,寻求外部援助。与过去从某一个教育系统考虑问题不同,“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云平台、移动互联、政府购买服务,还是整个教育供给方式,都有很多种可能性,服务的外援很重要。
基于此,黄教授进一步提出,理想化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可以用24个字来形容:看清形势、匹配政策、重塑业务、打通数据、植入价值、寻求外援。
总结
学校信息化领导是一种分布式的领导,具体表现为一种由校级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利益关联者及基层意见领袖组成的集体领导,校长在其基本价值取向上起关键作用。
学校信息化的整体变革取决于校级管理团队,信息化应用推进程度取决于中层管理,而教学创新来自于一线教师。
从国家层面推动的“互联网+”或许将成为我国信息社会的“操作系统”,以教育创新和变革为目的教育信息化无疑适配这一操作系统,而制定有效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是关键。
教育信息化规划需重视其方法论的选择,“价值植入”应是新一代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重心,“社会外援”是其普适性特征之一。
(此文根据黄荣怀教授在“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编辑:刘青)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