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数据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眼下,不少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监测机构。但监测工作如何做,什么样的数据最有效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大家。本期我们刊发四川成都的案例及学者和校长的观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编者
成都市教育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探索建立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在全市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选择的评价对象是全市义务教育阶段323所学校2.4万名学生。监测的实验范围为成都19个区(市)县以及成都高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实现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全市全覆盖。
进一步扩大对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中规定的20项关键指标的覆盖率,评价内容由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学业负担四大方面发展为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潜能)和学业负担五大方面。
寄宿小学生的独立性得分高,综合素质得分低
总体上,成都市抽样的五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综合素质各个指标项上的表现水平较好。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较好的公民素养、学业成绩好、较好的实践能力、较高的创新意识、较稳定的情绪以及较高的有恒性和自律性。
表现最好的两个指标是创新意识和行为习惯,平均得分率高,且分化程度低,尤其是创新意识中的挑战性指标,小学平均得分率高达86.3%,初中高达83.3%,表明绝大多数抽样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且学生之间的均衡性较高。人格品质的有恒性和自律性指标表现水平相对较好,分化程度较低,表明多数抽样学生在持之以恒以及自我约束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在独立性指标上的平均得分率要略高于走读生,而在综合素质其他指标上的表现水平相对较差。由于住宿学生需要独自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所以在独立性指标上的得分略高。寄宿的孩子在情绪行为调控、公民素养、行为习惯等指标上的平均得分率较低。学校要强化对这些学生的社交情感支持策略,促进他们的社交情感技能发展。
书面作业越少,学生综合素质得分越高
无论小学还是初中,老师占用非主科课的节数越少、学生用于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越短,学生综合素质各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就越高。其中占课情况和作业负担对学生情绪行为调控、公民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影响最大。
主科课在学习上占用的时间越多,留给学生在综合素质上面发展的时间就相对较少,导致各指标的表现水平较差,特别是音乐、美术和实践课等被占用会严重影响学生在实践能力和情绪行为调控指标上的发展。
公民素养、人格品质、心理影响、认知能力倾向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解释力接近46%,其中认知能力倾向的解释力接近28%,将公民素养、心理影响、人格品质看成综合素质的代表的话,则综合素质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解释力达18%。认知能力倾向、心理影响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均对初中学生学业成绩产生了影响,这些因素对初中学业成绩的解释力达到64.5%。
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解释力接近5%,对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解释力约9.6%。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要获得与同辈人相同的成绩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学校教育应该对这些家庭中的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注,以弥补家庭出身所造成的差距。
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学生主观感受到的压力要小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学生的心理状况(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焦虑、元认知)呈现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表现水平越好的情况,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负担对学生产生的主观压力感和心理状况。
综合素质得分低的区县,学业负担也相对较重
成都市五年级学生学业负担整体情况尚可,大部分区县的抽样学校在学业负担上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学生对于负担的主观感受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便学生承受相同的负担,但不同的学生感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等,需要考虑分层、分类。
成都市八年级学生学业负担整体表现,对比五年级的学生在各项指标上,均呈负担加重的趋势。八年级城市学校学生的负担较县城城关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以下的农村学校要重。学业发展水平高的区县在学业负担上表现各不同,表明高学科成绩的获得并不必然伴随着学业负担加重。
综合素质得分低的区县,学业负担也相对较重,这些区县在学科成绩方面都有相对较好的表现,说明这些区县关注的重点依旧在学科成绩上,为提高学科成绩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从监测数据中发现区县短板,找到改进策略
成都市运用综合评价结果,帮助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实现循证决策,帮助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2014年参与试验性综合评价的青羊区、双流区、新津县,以及2015年上半年自主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蒲江县,均在评价后,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制定并实施了改进提升方案,产生了较好效果。
例如,青羊区的泡桐树小学在学习动力、行为习惯方面,近两年有较大的提升(学习动力平均得分从80.8上升至81.9;行为习惯的中位数得分从80上升至82.2)。可以看出泡桐树小学在两次评价期间,在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学习动力和行为习惯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相较于2014年,学生之间的均衡性得到了提高。
双流区的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在2014年评价中,其学业水平属于“低学科成绩组”,而在2015年评价中,则上升到“高学科成绩组”。这表明,学校在主学科上的教学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该所小学在情绪行为调控和创新意识两项指标上,均出现了分化程度下降的良好趋势(情绪行为调控分化程度从19.1下降至17.1,创新意识分化程度从10.8下降至10.4),表明该校学生在这两项指标上的表现差异进一步缩小,这与学校重视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控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初中各学校学生公民素养较2014年有明显提升,例如,在参政议政指标上,青羊区的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从69.4上升至73.8)、成都市第三十七中学(从70.6上升至73.7)、双流县的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从71.3上升至72)、新津县北大附中成都新津为明学校(从66.3上升至70.6)、蒲江县鹤山镇初级中学(从66.9上升至71.9)、四川省蒲江中学实验学校(从68.1上升至78.9)。
在两次评价期间,中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参政议政意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中,重视了学生群体在校风建设、制度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
(作者:秦建平 张慧 李科,单位:成都市教育督导办)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