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考制度有弊端,但也有存在的合理性。四十年前恢复高考的功绩不可抹杀,特别是它的相对公平性。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的教育以及作为这种教育必须承担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到了改革的时候了,全球化、多元化和个性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和人才选拔制度。
改革高考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慎之又慎,任何功利化或者简单化都经不起历史的检验,都会受到历史惩罚。我们应该理性地从顶层制度设计角度来系统地进行高考改革,切忌片面、功利性的改革。
高考改革怎么改,要进行自下而上的广泛调研:既要应答世纪性中国教育面临的难题,如“钱学森之问”“杨福家之问”等,又要回应广大老百姓的核心关切;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应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诉求;既要照顾当前,又要面向未来,可谓任重道远。
未来高考改革要以问题为导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使中国能承担起负责任大国培养、选拔出源源不断的各级各类优秀的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以现代科技助推高考改革的理念,充分运用正在成熟的信息科技,如移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至少三个模型:
第一是各级各类人才素养标准模型,通过大数据、云技术建立学生个体模型和归类模型,满足“三百六十行的状元标准”“拔尖创新人才的标准”等;第二是运用大数据建立社会乃至家庭、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制度模型,使得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尽可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第三是建立正确的新型教育观念模型,三百六十行的“状元”(即现代工匠)和创新拔尖人才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要运用大数据“精确定位人才培养走向”,使广大社会逐步接受多元智慧和学生个体的学习优势在哪里,如何做到“人尽其才”,充分激发每个学生个体的兴趣、特长、才能和积极性。
如果说以前我们还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因为人太多),那么今天运用云技术、大数据,我们可以有所期盼创新出全新的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机制和模式。对此,我充满信心和期待。
(作者倪振民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苏州中学原校长)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