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不知不觉又走到一年岁末,教育信息化也即将从“十二五”跨入下一个五年。回首2015,教育信息化看点不断:在国家倡导“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通过《青岛宣言》,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行动指南;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刘延东副总理总结教育信息化成绩和经验,部署“十三五”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信息化对人类教育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不断引发教育新思想、新形态。同时,有些为大家所熟知的概念,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们对它们的认识也不断刷新。值此2015年岁末之际,我们提炼了本年度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与您一起回顾201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强音。我们相信,未来课堂、未来教育的图景正是由这一个个关键词构成的。
1、互联网+教育
如果要问今年教育信息化的主旋律是什么,答案无疑是“互联网+”。自今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瞩目的焦点,给传统行业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在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领域,“互联网+教育”是什么、加什么以及如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等话题,引发业内人士热议。有专家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碎片与重构,也有人认为是联结和共享,因为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特征,“互联网+教育”注定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未来发展由大家共同创造。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教育”不等于“教育+互联网”,前者意在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教育变革,后者则侧重用互联网技术包装教育。到底是理念制胜,还是技术至上,这是教育踏入“互联网+”这扇大门之前需要首先想明白的。
2、慕课(MOOC)
从2010年末到2011年初,国内多家网络媒体推出国外名校的“视频公开课”,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之后伴随着国外慕课的发展,中国高校也按下了慕课的启动钮。几年时间过去了,慕课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今年4月份,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对慕课的支持态度,为慕课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慕课打破学校的围墙,将世界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推送给任何有学习愿望的人,让学习者能够低成本、跨时空、有选择的学习,它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慕课的优势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同时,慕课的高辍学率也值得反思。
目前国外媒体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90%的注册学生没有完成慕课课程。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结果证实,“辍学率”甚至达到了96%。国内和国外的数据虽然有一定出入,但如何解决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增强学习者与感兴趣课程的粘性,也是决定国内慕课发展未来的关键所在。
3、翻转课堂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中提到:在10年前或15年前,没有人能够预见人类今日的发展,既然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现在的学生在10年或者20年后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那么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无疑比单单教给他们知识内容重要得多。这段关于“教给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文字,道出了翻转课堂的真谛。
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积累的速度远远超过人类的学习速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显得愈发重要。翻转课堂因强调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先天优势,一跃成为教育界“新宠”,流行多年仍被热捧,也是必然。
只不过,一线教师在尝试翻转课堂时,除了思考微课吸引学生观看的技巧,实现学生课前自学和课上讨论学习无缝对接的方式等具体实施问题外,还要时刻检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偏离翻转课堂的初衷才好。
4、BYOD进课堂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是自带设备的意思,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主要是指Pad和智能手机。事实上,国际教育界很早前就鼓励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国内教育信息化专家如黎加厚教授、祝智庭教授、王竹立教授、焦建利教授等,也早就提出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很长一段时间,学校老师都坚决反对学生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带到学校,但当下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学习日益呈现移动化、碎片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允许学生自带设备连接学校网络开展学习。虽然选择这条道路的学校仍然屈指可数,但专家们预测,随着个人设备的普及,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