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1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研究分会组织召开的"2019北京高校信息化工作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教育部、北京各高校信息化处室的主要负责人等六十余人与会,会议就积极推进北京地区高校信息化工作,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建设、智慧校园应用创新等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通讯中心主任种连荣致辞,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中国戏曲学院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岳从远主持。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
中国戏曲学院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岳从远主持会议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处处长邵云龙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处处长邵云龙作了《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提升教育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的主题报告。他针对等保2.0标准出台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信息化工作的影响,认为应更加注重对网络安全的维护,防止数据泄漏、网站瘫痪、数据篡改、页面篡改等问题的出现,并对新出台的等级保护2.0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同时建议,教育系统要重视云平台、移动互联平台、智慧校园平台的网络安全,加强对教育系统各平台的监管和治理,维护高校网络安全。高校具体可以从以下六方面来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学习,提升网信工作能力,学习网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成果,并与教育战线需求相结合;第二,加强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把监管、主管、运维等责任落实到人;第三,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等保2.0的要求,完成定级备案,定期开展等级测评和安全整改;第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第五,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做好数据治理;第六,开展安全监测、应急与演练,确保系统运行的日常安全,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常务副秘书长、
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通信中心副主任宋式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通信中心副主任宋式斌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规划来自需求,智慧源于创新。特别强调前期规划,认清目标、创新服务的重要性,其中包含了对智慧校园建设本质的思考。他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支撑和服务教育的一种手段,为培养人提供信息化支撑和服务的条件,以服务好高校师生为根本目的。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困惑,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僵局。北京大学医学部与绝大多数高校一样也曾经遭遇网络基础薄弱,体验不佳,系统割据,缺管理,少经费等共性问题,为此他们提出了"一创新二推动三实现"的规划,即创新建设和管理模式,推动教学和科研方式的变革,推动学校管理方式与治理结构的转变,实现从建设独立业务系统向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变,实现从提供技术和平台服务向提供数据信息服务的转变,实现从面向管理需求到面向师生教学科研需求的转变,并在网络通达、计算平台、安全体系、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和目标。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吴志山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吴志山对"高校信息化制度体系建设"项目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该项目对国内多所高校进行了制度调研和收集,目前已经形成了制度指南的研究方法,完成了制度模版辅助生成系统和制度标注库的建设,取得了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在内的近20篇制度模板,主要目标是辅助生成较为全面的高校信息化管理制度指南,包括基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应用、行政办公等各个方面的系列制度。他还提到,高校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积极制订和修正管理制度,让每所高校都成为信息化制度的创造者、贡献者和使用者。
会议现场
北京科技大学杨德斌主任、对外经贸大学王海涛主任分别主持了相关主题的论坛讨论。中国人民大学李艳丽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别荣芳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云春主任、北京工业大学闫健卓主任、北京建筑大学魏楚元主任也结合本校的信息化工作,针对信息化内控制度体系、队伍建设、数据治理与管理、业务应用与服务师生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和研讨。
每年一度的北京高校信息化工作论坛是信息化工作深入交流的平台,对在京高校的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发言详情: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