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的信息化一路走来,经历了从纯技术部门推动到技术与管理部门协调推动,从业务部门各自提出需求到学校统筹顶层设计,从提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服务到为高校发展提供战略咨询与服务的变化。
如今,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高校都已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在国外高校,首席信息官(CIO)是专职岗位;在中国,高校CIO虽然无法成为专职,也日渐成为各高校校领导分管工作中的重要一项。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发起的“中国高校CIO 论坛”,就是希望构建一个平台,让各高校CIO共聚一堂,从战略层面进行交流沟通。
面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信息化部门也从提供技术支撑,逐步发展为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业务部门重新构建业务服务模型,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各个业务的设计中。高校信息化,既不是落后技术的垃圾场,也不能仅仅是创新技术的秀场。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结合高校的实际需求,即保证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够锐意创新,以此契合高校长远的发展目标,适应高校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需求。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和巨大的压力,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信息技术领导者和决策者?中国高校的CIO应该关注哪些核心问题?又应该如何领导一支有战斗力、具备战略眼光的信息化队伍?
分析美国大学信息化联盟EDUCAUSE发布的2000-2015年“美国大学信息化年度十大议题”(Top10 IT Issues),其中的六个核心议题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信息技术的投资战略和预算。如何将投资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能够更好地支撑持续运行的核心业务,支持创新和促进增长。
第二、信息技术的治理。即组织架构、决策机制、实施过程、资源配置等,这个话题经久不衰,重点在于保证信息化部门在学校决策中的地位。
第三、信息基础设施,目前演变为云基础设施。
第四、灵活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的平衡。
第五、教学和在线学习,如何结合学校的教育战略,如何实现教学团体的合作。
第六、改进人才的使用模式。这是信息化团队的建设问题,传统的模式是招募合格的技术人才,避免人才流失,现在转向团队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上的弹性化,要求队伍具有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
这六大核心议题,实际上体现了信息化本质的方针和趋势。围绕高等学校的使命和面向高等教育需求,美国大学也从2010年开始由技术驱动慢慢转向了使命和需求驱动。
中外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是存在很多共同的认识,本届“中国高校CIO论坛”核心的议题也正是高校信息化的体制机制和资源问题:如何处理与协调各层面的资源,觉察到即将发生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为业务发展提供最大的效益;如何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适应本校的建设需求。
在此,将分享部分参会校长们对高校信息化的一些思考与观点。这样的探讨,未来还将继续。
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 尹霞
(《中国教育网络》2015年12月刊刊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