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析当前图书漂流存在的没有认证、缺乏诚信,无法追溯、回漂率低,参与不便、没有持续等关键问题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运用HTML5、Java等技术探索开发图书漂流移动应用的新思路。开发出的图书漂流移动应用能够实现线上认证、投漂、求漂、溯漂、评价与阅读信用体系构建,线下开展实体图书的投书、取书与还书,并具有个人图书管理、阅读管理、闲置图书转让和组织者后台监管等功能。
引言
图书漂流(bookcrossing)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是由书友将自己拥有但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园长凳、咖啡馆桌子、博物馆走廊、图书馆楼梯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人阅读完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以此不断循环漂流下去[1]。2004年,“bookcrossing”一词被《牛津英语字典》收录[2],成为图书漂流的专用名词。
国内最早的图书漂流活动开始于2004年,当时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放书漂流”三本畅销书,后来图书漂流活动逐渐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逐渐兴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漂流活动开始被搬上了互联网,图书漂流网站也在不断地出现。
当前图书漂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图书漂流网站在漂书信息共知上比传统图书漂流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图书漂流网站仍然存在一些传统图书漂流难以克服的关键问题。据报道,当前全球图书漂流仍然存在“三没一低”问题,即没有组织、没有系统、没有持续、回漂率低[3]。国内图书漂流也遇到全球图书漂流中基本类似的问题,其中,组织成本高、漂流范围小、漂书质量差、难以可持续、漂流诚信低等问题更加突出[4][5][6]。
没有认证,漂流阅读诚信度低下
图书漂流初衷就是在素不相识的读书人之间构建免费传递知识的桥梁,“认书不认人”、“爱就释手”是“图书漂流”的游戏规则。由于当前图书漂流常常为保证参与度,都缺乏准确的身份认证。因此,在漂流过程中一旦有人对漂流图书“爱不释手”,则该书的漂流过程就会嘎然截止[7]。这种缺乏身份认证与约束力的漂书行为,最终导致了好书越漂越少,投漂人参与积极性降低,放漂人与求漂人之间信任危机加剧,漂流阅读诚信度难以构建等。
无法追溯,高质量书回漂率极低
现有图书漂流没有溯源与追溯要求,漂书过程信息难以查询、监控,漂流规则的执行完全依赖于求漂者的自觉性,投漂人则“只有放漂义务、没有任何权利”,投漂人不仅查不到自己心爱图书的漂向信息,更缺乏必要时召回或讨回自己图书的“权利”[8]。缺乏信息溯源和召回机制,导致当前图书漂流普遍存在“高质量图书回漂率非常低”,严重影响了图书漂流活动的有序开展。
参与不便,图书漂流发展难以持续
图书漂流就是要让爱书人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放漂和求漂过程中,而现存的图书漂流常常覆盖范围小、办理手续繁杂、管理成本较高、参与不便等,如:最著名的图书漂流网站,其较繁杂的手续、有限的覆盖范围过度依赖和固定物理漂流点等问题,目前在国内也仅局限在极少数特大城市的极少数区域,且效果不佳、难以维继。
另一方面,国内很多图书漂流的主办方往往聚焦自己想做什么,并没有关注受众想要什么[7],图书漂流常常被主办方当作了一场阅读推广活动而机械地开展。这些图书漂流活动不仅局限在每年的固定时间,图书漂流活动中图书也是主办方投入的公益性、宣传性活动[9],漂书针对性缺乏、图书资产流失严重、目标受众不领情、投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导致图书漂流活动难以持续。
图书漂流移动应用探索
图书漂流移动应用的可行性
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移动应用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流和趋势[10]。移动互联网具有的易参与、泛在性、可追溯、自组织、信息对称等优势,恰恰正是传统图书漂流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探索重构图书漂流过程,将会对图书漂流带来深刻的变革。
根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外也有不少人提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漂流设想,并且也有借用QQ、微信社交平台等辅助图书漂流活动的案例[11][12],但至今还没有专门图书漂流移动应用产品。杨彦2016年提出了“O2O图书漂流”项目的设想,其思路就是拟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打造O2O图书漂流平台移动终端,通过线上发布投漂、求漂公告,线下投书、取书、还书的方式,实现用户零成本、零抵押、零风险的无偿自助图书交流活动[13];李璐璐2016年通过广泛的用户调查与分析,也提出了基于社交网络图书漂流的可行性设想[14];南京邮电大学樊程团队也尝试过类似图书共享的“真人图书馆”App项目。
本文在分析图书漂流现状与面临的关键问题基础上,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图书漂流应用系统创新与开发(以下简称“图书漂流App”),以期探索一种能克服传统图书漂流的关键制约因素,实现人人可用、随时能用、信息对称、及时召回、诚信评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移动终端泛在化图书漂流模式。
图书漂流App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基于手机或引入第三方的身份认证与互联网信用评价积分机制,可以便利地、自动构建图书漂流阅读诚信体系;其次,参与者之间透明的身份信息互知、可溯源的漂书流转供应链信息,以及图书读后评价、第三方评价机制等,可便利实现图书漂流的及时召回、回漂率排序,可提高投漂人参与积极性,也能促使漂流图书的“优胜劣汰”;第三,基于App的移动端参与模式,可以实现参与者的无门槛、零成本的泛在化使用,不仅大大提高参与度、降低组织方的投入成本,而且也使图书漂流从承办方的固定活动转变成了网民自组织的“生活方式”,可促进图书漂流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图书漂流App架构
逻辑构架
图书漂流App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图书漂流”理念,借助电子商务模式,将移动端装有“图书漂流App”的放漂人与求漂人关联起来。整个系统分为移动用户端与管理端两部分,其中,移动用户端面向图书漂流的参与者,而管理端则是面向图书漂流的组织方、规则的制定者。
图书漂流App的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管理端主要是制定身份认证、虚拟书架、漂书圈子、阅读诚信、图书漂流等方面的规则,并能对图书漂流过程进行监管。用户端则是在相关规则的约束下,开展注册认证、放漂上架、漂书查询、信息追溯、漂书召回、诚信评价与信息查询、漂书书评、线下手续等应用,以及实现电子图书线上分享、纸质图书线下漂流操作等。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