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中国首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历经25年建设,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奇迹。CERNET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寄托了国家对于教育现代化、网络强国的期待。
CERNET建设25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人物访谈,重温这项伟大国家工程的建设历程,期盼CERNET更加美好的未来。
CERNET发展空间和潜力相当大
——专访CERNET西安核心节点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钱步月
钱步月,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西安核心节点主任,“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产品研发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西安分部秘书长。曾任IBM Watson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卫计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参与过多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院资助的科研项目。致力于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其在信息领域的应用。
1984年出生的钱步月,如今已经是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2000年后的新一代大学生,在西交大读本科时,通过CERNET接入的校园网已经普及,他很难想象没有网络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在美国留学归来返回母校任教,并接手CERNET西安核心节点主任一职后,钱步月颇有些“回首又见TA”的感触。他认为,CERNET不但实现了对中国大学生的互联网启蒙,而且对西部地区的教育脱贫、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受命CERNET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中国教育网络》:您是什么时候与CERNET结缘的?
钱步月:我们这一代人正好赶上了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国家每年培养大量网络方面的人才。我本硕博都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身边不少同学如今也成为了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本科时,我们在校园内使用互联网都是通过CERNET接入的,对我们的学习,以及了解海外计算机方面的最新学术动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教育网络》:接任CERNET西安核心节点主任后,您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有什么展望?
钱步月:2017年,我在北京机场准备回西安时,接到任命通知的电话,当时心中既忐忑又兴奋。忐忑是担心自己能否肩负起这份重任,兴奋是可以在CERNET这样的平台上接受锻炼,一展所长,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两年的时间让我对CERNET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感责任重大。西安交通大学作为CERNET西北地区主节点,向上连接北京、成都主干网,向下建成西安教育城域网,为陕西高校提供10~1000Mbps速率接入。可以说,CERNET对西北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起到了承接上下、技术引领的关键作用。教育信息化是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路径,对推动区域优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共享,提升整体应用效益,促进西安教育信息化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我与团队积极开展CERNET的网络建设工作,持续推进高校IPv4/IPv6网络接入,实现接入高校的IPv6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同时,积极支持CERNET各项IPv6研究项目的测试和部署工作,完成相关网络安全软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保障网络环境满足IPv6的安全防护要求;进一步建立并完善IPv6相关的安全防护制度、体系和网络技术规范,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加强IPv6日志审计、用户管理及流量监控等工作,确保IPv6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其次,2019年是中国西部创新港建设的元年,我们全面响应学校西迁号召,拓展资源,做好创新港校区CERNET西北节点分中心的建设工作,为西北节点提供备份及扩展服务的同时,更好地为邻近学校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教育网接入及运行管理服务。
最后,作为年轻一代的参与者、建设者,我会积极运用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将更多的新兴技术应用于CERNET网络的发展中。
CERNET完成了高校学生互联网启蒙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1994年建设CERNET的决策意义何在?CERNET又发挥了哪些作用?
钱步月:在我看来,当年国家做出建设CERNET的决定,是一个非常关键也非常英明的决策,对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西部地区的教育脱贫、高等人才培养、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西部是我国贫困地区较为集中的区域,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必须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扶贫扶智”,促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努力提高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正是由于CERNET直接参与了西部大学网络建设,并起到了方向引领、技术指导的关键作用,才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教育城域网连接校园网。可以说,CERNET实现了中国高校学生的互联网启蒙,使得中国学生也能像世界名校的学生一样,在一个起跑线上开展互联网的应用和研究。
如今,CERNET紧跟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不仅对西安交通大学,更是对全国各个高校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互联网技术研究领域,CERNET专注于互联网基础技术研究,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为各个行业培养了大批互联网科技人才。
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方面,CERNET在清华大学吴建平院士的领导下,在国内和国际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每年举办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让更多接入学校参与到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研究中来,使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科研与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相互结合,培养了更多拥有实战实训经验的人才,推进IPv6网络规模部署加速向前。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CERNET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钱步月:吴建平院士在总结CERNET建设时说,CERNET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到引领的发展历程。如今的CERNET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科研学术网络,是承载中国互联网核心技术研究和下一代互联网科技进步的实验床,也是承载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和中国国家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
吴建平院士和钱步月副教授
我认为,CERNET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网络发展和需求空间巨大,相应的,对于CERNET来说,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场景等领域,以及众多基础教育的单位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扩展的空间和潜力相当大。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新兴技术很好地应用于CERNET网络的发展中,也是我们新一代CERNET网络建设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另外,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地址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如何又快又好地建设IPv6网络,加速IPv6的部署,是目前建设工作的重点。
CERNET对IPv6规模部署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教育网络》:您如何评价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现状?下一步IPv6发展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点?
钱步月:首先我要为CERNET坚持并不断加强对下一代互联网的投入和研究点个赞。就在11月26日,负责英国、欧洲、中东和部分中亚地区互联网资源分配的欧洲网络协调中心通过邮件确认,目前43亿个IPv4地址已分配完毕,今后只能靠IPv6唱主角了,而CERNET从1997年开始针对下一代互联网不断加大研发和投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纯IPv6学术网,足见CERNET对于技术趋势的前瞻性把握多么准确,这将对中国全面普及IPv6起到重要作用。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基础,早已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是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的最底层支撑,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因素。然而,在IPv6的普及率上,中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IPv6的提速和升级刻不容缓。2017年,两办印发的《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我个人感觉非常及时,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从技术角度看,IPv4面临网络地址消耗殆尽、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制约性问题,而IPv6能够提供充足的网络地址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是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从产业角度看,IPv6对中国的产业创新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IPv6作为信息技术最底层的支撑基础设施,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虽然IPv6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在具体的市场环境中就不一样了。由于没有更加合理的利益驱动,运营商及相关资源提供者,或者基于人力,或者基于成本,或者基于其他方面的问题,动作非常迟缓。因此,在中国想要推动IPv6的普及,一是政府全力推动,另一个是大的资源提供者,比如BAT及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等积极推动。只有实现了积极的、前瞻的技术布局、业务场景的赋能和落地,才能真正推动中国IPv6的建设,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
西安交通大学校园
《中国教育网络》:您在美国读了硕士和博士,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您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教育层面发挥哪些作用?
钱步月:美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前沿,除了主要得益于联邦研究基金和政府实验室的支持外,更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投入。美国自2013年起发布了多项人工智能计划,2016年更是加紧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发布了多项战略规划,重视研发、重视人才培养、推动国际合作等战略举措,标志着政府与军方双管齐下,将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以最快速度明确了重点布局和具体措施。
当然,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也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被应用于医学、金融、运输等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像西交大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就是对“人工智能+教育”很好的诠释。统一运营中心(IOC),对校园综合管理服务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指挥监测,集多校区课堂教学实景展示、考勤数据实时同步、水电气暖数据全面展示、楼宇监控场景实时调度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实时感知全校的运行态势,提供“千人千面”的应用服务。
另外,创新港智慧教室的智能触屏手写教学黑板、远程教学系统和智能授课展示大屏等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使得智能教室在承担常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可用于讨论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促进师生交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的有力支撑。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9年12月刊,作者为本刊记者王世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