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下文简称“华南理工”)手机QQ校园号发起了一次“我的升级打怪史”活动。活动下午3点上线,仅一天时间华南理工校园号关注数蹿升至9123,较之前提升5.3倍。活动页面在微信、手机QQ等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这次成功的活动是华南理工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学校信息化系统,推动移动校园应用融合与落地的一次有益尝试。
高校信息化建设范围广泛,涉及用户接入、网络运维、安全防护、业务系统等等,多年建设下来已经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级计算框架与运维模式。但近年来大学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技术、新服务、新用户体验形式层出不穷。华南理工认为大学信息化建设一方面需要遵循企业计算规律,严守信息安全,面向效率建设各应用系统;同时也要适应需求与技术的新发展、新变化,用互联网思维对过去的运营方式进行改造,用互联网的思维指导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上的各项信息服务,推进智慧校园应用的融合与落地。
华南理工选择了最具互联网基因的移动应用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尝试:在定位上明确学校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定位与任务;在需求调研与规划上以用户思维为指导;在技术上选择更具成本效益、更开放、更容易链接的技术方案;在运营上尝试更为用户接受,更利于用户自传播的方式进行推广。
智慧校园的“云、网、端”
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华南理工已经构建了一个软硬件集中管理、弹性分配、利用率高、维护成本低,节省能耗,应用开发和实施效率高云平台。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陆以勤指出,华南理工云平台的依赖着三个关键部分:云(即后台)、网(有些也叫管)、端(终端设备)。云服务提供者应对“云”,即后台负责,而学校管理主体应对“网”,“端”负责。无论云服务是什么类型,都可以看做是“资源”,学校管理主体则是学校用户获取这种资源的枢纽,它面对两个主体:云服务的提供者和学校的云服务用户。对与云服务主体,它负责收集用户需求,提供有效的认证手段,提供学校业务的接口,宣传服务消息,检测服务质量;对于学校用户,它负责提供服务获取途径和界面、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接受用户的咨询和投诉。
各种移动“端”入口的用户成本、粘性与应用场景
需要与用户进行沟通,就需要在移动端建立入口。当下移动网页、APP、社交网络与手机桌面并称移动互联网的四大入口。手机桌面碍于成本与规模制约,一般不为各高校所采用,另外三种方式则成为了各高校着力打造用户体验的移动校园场景入口。华南理工从接触成本和用户粘性两个角度分析了三种入口形式:APP需要下载安装,用户的接触成本较高。而在安装之后碍于应用功能不够丰富,常常会出现使用频率较低的情况,用户粘性较差。移动网页的直接使用手机浏览器访问,用户仅需输入地址或点击连接即可,接触成本较低。但是这种访问方式属于被动等待用户访问,用户粘性较低。以微信、手机QQ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在用户终端的渗透率非常之高,且用户粘性最强。社交媒体公众号,在技术上采用Web APP的形式进行各种应用的集成,配合公众号的主动推送和群发助手,可以形成良好的用户粘性。
各移动端的推进策略
根据不同入口的特性,华南理工从用户体验出发制定了不同的推进策略。在移动网页入口,华南理工从学校层面制定了中央认证规范与接口,并建议各个应用系统针对用户在移动场景下可能使用的功能,提供相应的移动网页版本。用户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浏览器直接访问各应用移动网页版本,学校管理部门也可以轻松地将这些移动网页版本应用集成入校园APP或社交媒体公众号内。
针对校园APP入口用户接触成本较高、粘性低的特点,华南理工采取的策略是简化登录方式,不断集成更多应用丰富APP功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增加用户粘性的策略。用户在使用校园APP的时候可以获得类似校园门户的登录体验,即一次登录后唤醒其他垂直应用APP(如学校OA移动应用)则无需再次登录。通过APP后台管理平台,学校实现了面向全校用户的各应用系统APP的分发。
针对社交媒体入口粘性强,接入成本较低的特点。华南理工则以支付为突破口,着力推动手机QQ校园号平台和微信第三方Web APP接入平台两个基础平台。通过打通社交媒体OpenID和学校统一身份认证账号,用户可以利用社交平台上的支付功能进行校园一卡在线充值。截至2015年10月,华南理工移动端一卡通在线充值金额月均已超过百万元。针对社交媒体自传播力强的特点,华南理工与手机QQ团队、学生创业团队用互联网思维策划发起了多起事件传播活动吸引用户关注社交媒体公众号,引导用户发现微信公众号、手机QQ校园号内丰富的Web APP应用。
互联网思维在移动校园运营中的尝试
系统建起来了,但只有被用户获悉并且使用了才能体现出价值。过去在推广移动应用上,比较主流的方法是通过独占应用拉动的方式进行,如必须通过移动端才能开通邮箱别名或预约体育场馆。这种方式在起步阶段立竿见影,可以快速地提高移动校园应用的渗透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方式则后续乏力。由于移动端独占,使用户本可在PC端就轻松完成的操作,被迫转移到屏幕较小的移动终端上完成,对用户的整体使用体验也造成了伤害。
2015年5月,华南理工与腾讯开展移动QQ客户端在有关校园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合作,以学校的成熟或在建的信息系统为核心,通过QQ公众号体系、QQ钱包等多种产品,连接校园的行政、教学、校园生活等业务,加快推进整个校园教学、科研、管理等系统的移动化和互联化。并在7月6日正式上线,成为全国第一个上线QQ客户端实现校园业务的高校。校园号上线之后,华南理工并没有采用某种功能由该公众号独占的方式进行推广,而是利用互联网用户自传播的特点策划执行了一个“我的升级打怪史”网络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的升级打怪史”活动利用华南理工利用自身的数据云平台内的大数据信息,关注微信公众号并进行了实名认证绑定的用户,可以通过活动页面查询本人入校的精确天数,最高单科成绩、完成学分数及自身成绩在校内的排位信息。该活动7月20日下午3点上线,仅1天的时间内,华工公众号关注数蹿升至9123,净增7683人,较之前提升5.3倍(活动发布前关注数为1440)活动得到了学生的自发传播,得以在短时间关注迅速提升。
整个活动共有1.2万学生参与活动,其中9123人关注了公众账号,见表1。参与活动的同学中,有68.6%的人是通过其他同学分享的连接参与进来的。证明SNS的传播效果较好,学生看到分享链接的点击欲望很强。
对“我的升级打怪史”这次成功的运营活动进行向前溯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华南理工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移动校园应用融合的关键路径:在用户渗透率最高的社交网络手机QQ平台上发起运营活动;建立在Web APP技术上的手机QQ校园号打通了社交网络与学校统一身份认证之间的关系;用户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机制,可以获取自己的成绩数据;在经过学校大数据平台分析后,用户可以得悉自己在全校内的排名情况,而这是在过去无法获取的;这项别开生面的信息服务,让用户产生了很强的自传播意愿,直接推广了该项服务和承载这项服务的手机QQ校园号。以上各环节依赖的信息系统均是构建在学校云平台之上,并在学校信息安全系统保障之下顺利完成。
在未来,华南理工认智慧校园在用户体验入口上将会呈现更加明显的去中心化的特征,如何在以用户思维为最主要特征的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统筹全局,推动应用融合,各用户入口提供一致的、高质量的使用体验,并为用户建立粘性更强的关系,将成为决定智慧校园在用户体验上成败的关键。(作者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