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成为主流,应用全面渗透。这是前不久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得出的结果。
此次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建立校园网,其中拥有1000M主干带宽的高校已占调查总数的64.9%,2005年一些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院校将率先升级到万兆校园网。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高校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信息资源及应用软件的重要性,“重硬轻软”的现象将会逐渐转变,高校在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等建设方面的投资将逐步提高。
本次调查共向全国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5份。
超过92%的高校已建校园网
本次调查的315所高校中,已建校园网的高校占92.7%,正在建设的高校占6.6%,计划建网的高校占0.6%。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建立校园网,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民办高校还未建立;从高校类型来看,综合类、理工类、文体艺术类高校的校园网建设情况总体较好,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建设也已经达到较高普及率,但与综合类高校相比还略有差距,还需继续投资。
目前高校校园网接入的计算机终端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一是为学生提供上机应用。从调查情况来看,前者是高校的重点,后者其次。
目前高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已经基本上全部联入校园网,这个比例在综合类大学达到了100%。多数高校的教室也提供了校园网接入环境;在学生宿舍联网方面,总体上已有74.3%的高校将学生宿舍接入校园网,其中综合类大学宿舍联网比例最高,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宿舍联网比例略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在硬件建设上有以下六大特点:
1.各高校在教学、科研、行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较大,建设效果明显,而在学生宿舍建设方面投入不足。
2.目前高校对校园网建设重视程度很高,但对于建立地区级网络建设结构投入不足,而地区级大联网是今后高校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联互通的基础。
3.高校校园网规模不断扩大,硬件环境逐渐完善。从总体水平来看,高校计算机保有量逐年增加,但从学校性质来看,不同类型高校差距较明显;从区域结构来看,华北区高校优势突出,而其它区域高校水平较接近。
4.CERNET在高校互联网接入服务中优势较明显,特别是在办公区互联网服务中,而四大运营商在学生宿舍接入服务方面开始渗透。
5.各高校对建无线网的需求程度不一,综合类大学应用需求旺盛。无线网只能作为有线校园网的补充,但是随着高校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交流沟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无线网建设势头不可阻挡。
6.高校用户对于系统外包服务的接受程度很低。主要原因来自于系统维护费用过高,高校用户承受有限。
超过60%的高校拥有千兆主干网
调查结果显示,1000M主干带宽已成为校园网主流。本次调查的315所高校中,拥有1000M主干带宽的高校占调查总数的64.9%,但仍有大约17.2%的高校主干带宽为100M。目前国内高校校园网的主干带宽以千兆网为主,部分高校已经升级到万兆校园网,百兆校园网的比例已经大幅度降低。从学校类型来看,综合类大学、理工、文科高校中,校园网的主干带宽以1000M和10000M网络为主;高职院校中,主干带宽为1000M的院校比例只有50%,仍有很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是百兆校园网。
这也意味着,百兆到桌面的终端带宽已经并将仍是校园网的主流,十兆到桌面的终端带宽正在逐渐淘汰。
调查结果还显示,目前1000M主干网带宽已经能够满足高校校园网的需求,当然随着IPv6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2005年一些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院校将率先升级到万兆校园网。
平均每所学校接入3665台计算机
本次调查的315所高校中,综合类高校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数量已达到相当规模,平均每所高校接入计算机数量为7280台,其中平均每所高校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计算机数量为3293台;平均每所高校提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为3665台。
本次调查的315所高校中,华北区高校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数量平均每所为5338台;东北区平均每所高校接入计算机数量最低,为2246台。
在2005年对新增计算机的采购当中,综合类大学平均新增计算机数量为2654台,超过总体新增平均值。
目前高校中用于学生使用的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超过行政、教学、科研使用的计算机数量;随着高校学生数量持续增加,预计高校学生用计算机的需求量仍将继续攀升。
IT与教育整合度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例如,在线学分课程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应用。
通过INTERNET接受国内外学校的教育已成为可能,但是能否承认学分对于高校来说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调查数据表明,只有4%的高校承认本校学生通过IN鄄TERNET在国内外高校所获得的学分,有25.8%的高校考虑制定相关的政策。这表明目前国内高校对通过INTERNET在国内外高校所获得的学分的承认度还非常有限。
关于是否为全日制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在线学分课程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提供在线学分课程的高校仅有15.1%;53.8%的高校计划为在校生提供在线学分。综合类大学为全日制学生提供在线学分的比例最高,为27.6%。
虽然目前能提供在线学分课程的高校比例较低,但是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教师承担了传播信息技术的责任,因此学校是否设立了专门为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提供支持和帮助的部门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查数据表明,有65.7%的高校已设立了为教师提供支持与帮助的部门,没有设立的只占5.2%,这表明高校对提升本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很重视。
综合类、理工农医和文体艺术类大学在教师信息化培训方面做得更好一些,高职院校的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教师是信息技术的传播者,因此各高校对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稳步提升。在被调查的315所高校中,有66.6%的高校不定期地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训,24.8%的高校定期提供技能培训,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比例。
教学信息化软件环境逐步改善。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高校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学校网站建设成绩突出;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系统和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在高校的应用已成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快速发展。一卡通系统是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本支撑系统之一,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的标志,也是高校信息化应用建设重点。
软环境安全隐患凸现
软环境的建设中安全隐患凸现。从安全制度方面来看,各类高校极为重视制定关于校园网安全的管理条例和确定安全责任人,因此制度较完善,但实施力度却不够,没有制定出细致的培训计划。
从具体实施手段来看,入侵监测和基于账户和口令的分级控制和访问控制是各类高校主要防护手段,但在应急预案和风险评估方面要加强。
随着校园网网络安全受关注程度的提高,高校在校园网建设中最关心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防病毒攻击和管理信息安全问题上;而存储安全管理和安全认证也将成为未来所关注的因素。
从学校性质来看,各类高校都在网络安全制度的制定上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但是组织实施方面不够完善,制定与执行两者出现脱节,培训有一定差距。
调查结果还显示,虽然各高校都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条例,但在计划和执行方面存在着不协调因素,尤其是网络安全培训方面有待提高。校园网安全实施手段过于重视防御,对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校园网是个规模庞大、高速运转的网络系统,大量的资金用于系统建设上,而用于网络安全管理的资金更是杯水车薪。
信息化投资平稳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来高校信息化投资基本保持平稳增加:从高校信息化投资结构分析来看,硬件投资比例仍较高,软件投资不稳定,而服务投资很少;从高校信息化资金来源来看,自筹资金是目前高校解决信息化投资不足的主要形式;从高校IT采购行为来看,高校对教育信息化采购进行统一规划,采用政府招标方式进行项目实施。
在被调查的315所高校中,从2003年至2004年高校平均投资规模来看,高校信息化投资保持了平稳增长,其中综合类大学和理农医类大学平均投资规模高于总体值。从2003年高校信息化投资结构来看,315所高校中,硬件投资仍占主导地位,投资比例占总体投资的78.3%,软件和服务投资比例只占总体的17.3%、4.4%。
调查结果还显示,“211工程”、“985工程”这两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带动了高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公共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全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平台已具雏形。2004年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又一个高潮,IPv6的热潮再次带动高校校园网新一轮的投资。
本次调查的315所高校中,2003年与2004年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自筹解决,自筹资金的比例大约在60%左右,政府拨款约占30%左右。
从学校性质来看,2003年有98%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于自筹,政府支持资金非常少。2004年政府拨款和省教育厅拨款比例有所上升。
近几年来,高校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信息资源及应用软件的重要性,“重硬轻软”的现象将会逐渐转变。对315所高校应用系统建设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在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学校网站和多媒体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投资较高。2005年系统建设投资重点仍将是数字图书馆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