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特点,一是环境设置的开放性。它允许在今后增加任何新的服务,而不受限制。网络文化兼容并包,不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服务,同时又允许任何一种文化利用它传播。在互联网上没有老手,只有“新秀”,它不分先后顺序,大家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五年前的“网络专家”,如果不思进取,现在很可能变为“外行”了。二是个性选择的自主性。网络文化尊重个人意志,网民可以访问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无论从传统意义上讲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网民可以就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文化注重个人的创造性,你可以建立个性化网页,并且随时可以修改。三是网上内容的多重性。因为互联网允许任何人发表任何见解、公布任何信息、张贴任何内容,网络文化内容必然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四是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五是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一封电子邮件从中国发到美国仅需2-3秒的时间,相隔万里,却近在咫尺。无论上网查询资料还是下载信息,网络是迄今为止速度最快的传媒。网上的内容更新速度快、发布消息快。发生在西半球的事情,因为有了网络可能东半球的人先知道。
在网络文化面前,高校学生教育工作几乎处于“边缘”地位。教育创新不及网页更新,教育对象正逐步“网络化”。传统的教育“阵地”正在逐渐丧失。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让“网”为我用,为教育服务,努力消减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
分析形势,理清思路,把握趋势,做网络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者。网络文化已经显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网络文化绝不会是昙花一现的过眼烟云,其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入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历史的必然。对个人来说,加入互联网将成为“心理年轻”的标准;对教育工作而言,加入互联网将是教学手段的一大技术突破。正如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所说:“在信息时代,教育必然信息化,而且必须率先信息化,由此去推动和引导整个社会的信息化。”
主动出击,迅速抢占“阵地”,建立有吸引力的高层次教学网站。互联网吸引如此众多的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对象转移了,一方面要巩固原有的领域,同时必须迅速在网络中开辟新的“阵地”,建立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有吸引力的网站。只有进入学生问题产生的网络环境,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可以依托校园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需求信息网页,开辟各种信息发布、学习技巧、考试须知、心理咨询等栏目;可以开辟校园热点讨论栏目,吸引众多学生参与。总之,目的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吸引学生的教学网站,在服务于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网络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的,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培养目标发展。要充分利用网络超信息量、主体性、交互性强及方便快捷等特色,凸现教育工作的效果。
积极自我充实,发挥优势,建立一套适合网络文化特点的网上教育工作的原则与方法。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学习必要的网络文化知识,认真充实自己,并努力探索网上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网络教育内容和方式创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