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教育部专家组对由湖滨区牵头的湖滨辖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2016年2月23日,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传来喜讯,湖滨区被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
2013年,10089万元;2014年,11959万元;2015年,14968万元,湖滨区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财政、保障机制上予以大力支持,经费投入连续3年分别增长19.4%、18.5%和25.2%。2013年至2015年3个学年,辖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辖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资源配置率全部达到规定要求,办学基本标准全部达标;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均衡状况良好,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
在这些数字和标准达标的背后,一所所窗明几净、设施优良、功能完善的学校“拔地而起”;乡村的贫困儿童吃上了热乎乎的营养餐;一位位有朝气、有干劲并愿意为教育事业付出青春的优秀青年教师主动走到乡村讲台;城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育人水平普遍有了大幅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得到的关爱不断增加,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
湖滨区的农村学生近半数,如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成为湖滨区委、区政府决策者迫切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破解难题,需要智慧,更需要魄力。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该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规划、优先保障、强力推进、高效发展,义务教育实现了适龄儿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打了一场漂亮的教育均衡攻“尖”战。
高标准建设
实现城乡办学条件均衡
“我们乡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湖滨区所辖的交口乡、高庙乡、磁钟乡、会兴街道、崖底街道5个乡(街道)的群众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感慨。曾经的危房、瓦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曾经的破桌、木凳换成了设计科学、结实漂亮的标准桌椅;曾经拥挤脏乱的旱厕变成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曾经简陋的操场铺上了塑胶跑道,体育设施和器材配置更加完备;曾经的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了历史。学校配置了专业化的各种教学功能室,配备了“班班通”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配足了各类图书等学生读物……曾经偏僻落后的农村小学,建成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寄宿制学校,还建起了高标准的餐厅、宿舍等生活区。阳光营养餐工程正加快推进,免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提供营养早餐,此举将惠及全区农村2500多名师生。
崖底街道陈宋坡小学位置偏僻,是一所仅有11名学生的教学点,现在拥有了崭新的教学楼,功能齐备的多媒体教室、图书室,校园绿树成荫、环境清幽,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墙矗立其间……种种新气象彰显了湖滨区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步推进。
硬件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基本要求之一。一直以来,为实现城乡办学条件均衡,湖滨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求始终做到“三优先三增长”,即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2013年以来,湖滨区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校舍面积4.201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面积10359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地8000余平方米,改建3万余平方米;改造实验室32个,达标配备教学仪器设备;为城乡学校购置计算机1000余台,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17套;顺利完成了磁钟小学、交口小学等校安工程建设任务。2015年投入学校改扩建资金3150余万元,完成对高庙中学、磁钟中学等几所学校的改扩建和杨家沟小学等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农村学生早出晚归成为历史;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辖区中小学均建立了独立的图书室、阅览室,藏书总数73万余册,体音美器材、功能室均按省二类标准配置,所有学校均配备计算机教室,教师办公用计算机达到两人一台,“班班通”教室全面覆盖,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与城里孩子接近的优质教育资源。
高素质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师资均衡
“我在农村学校做教育事业挺幸福的,每个月比城里教师多领120元的交通补贴,还能外出参加‘国培’‘省培’,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用我的知识回报社会。”高庙乡中学的宁姓教师激动地说。
教育均衡,不仅要有好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更要有一个均衡的教师资源配置作保障。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湖滨区通过公开招聘教师、教师支教交流、强化教师业务培训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致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近两年来,湖滨区公开招聘了60名教师补充到教育教学一线,有效解决了农村偏远薄弱学校师资不足、学科结构欠优等瓶颈问题;积极推行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选拔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学习,教师双向交流达415人次,促进了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把一批德才兼备、作风优良、同事公认的优秀校长充实到管理岗位上;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市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等9800余人次;对交通条件差、工作环境苦的农村教师,分别按照每月120元、90元和6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按照每人每月基本工资的15%进行补贴。正是有了这些好的做法,才保证了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平的教育,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多举措推进
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我们做父母的长期在外务工,难以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学校对留守儿童非常关心,教师像父母一样关心呵护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学校的悉心教育下,我的孩子道德品质好、行为习惯好、学习成绩好……我们在外非常放心。”三门峡市第四小学一名留守学生的家长称赞道。
为助推教育均衡发展,湖滨区秉承“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教育理念,多举措打造教育品牌、教育精品,全面提升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名校工程”和“校园文化工程”,自主探究、发现合作等新型教学方式逐渐普及,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学校成为学生追求理想的学园、陶冶情操的乐园、教师安居乐教的家园。市一小的“书香校园”、市二小的“幸福教育”、市四小的国学经典诵读、市六小的“一日三读”活动曾被省市主流媒体予以报道,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至善至美,至诚至孝”办学理念和“感恩文化”影响广泛,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内涵发展均得到了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积极推进城区盟校制,湖滨辖区的14所小学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结盟发展,以三年为一周期,开展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教育教学合作交流,按照对外名称、发展规划、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校本研修、绩效考核、招生宣传8个方面一体化发展,薄弱学校的生源显著增加,师生素质、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实验,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和能力持续提高。教研活动全面开展,辖区学校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初步形成。课题立项和管理工作扎实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入开展,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强化。2014年以来,立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11个,立项省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81个,其中结题139项并分获一、二、三等奖。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湖滨区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在全市一流水平,先后获得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河南省中小学技术资格装备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合格单位、河南省教育宣传十佳县(市、区)、河南省五好基层关工委、“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先进单位”和“河南省十佳宣传单位”等荣誉称号。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使湖滨区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我们将下大力气巩固并扩大均衡教育创建成果,围绕标准化学校建设目标,持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特长’的优秀人才,最大限度提高湖滨教育的社会满意度。”湖滨区教育科技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钱越茂在采访中说。
新起点,新实践,均衡发展,为今天的湖滨教育带来无限生机。新目标,新希望,均衡发展,给明天的湖滨教育送来一路芬芳,并将助力湖滨教育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