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各种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
但你是否想过,使用人数接近中国网民一半的网络直播,更确切地说是手机直播,也能应用于大学授课?
日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正式启动“中大新华管理学院学科教学手机工作室”,探讨大学本科教育与互联网手机教学工作平台的有机结合,探索如何将手机直播技术合理地应用并渗透到大学教学当中。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着怎样的特点?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课堂到课外的延伸
华南师范大学具备完善的团队支持与技术支撑,手机直播技术早已趋于成熟,不过此前主要是将此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集中在教育帮扶、校园文化等方面。
“这次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合作,是首次将手机直播技术应用于大学本科教学领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战生说,“如何将手机直播技术合理地应用并渗透到教学中是双方下一步要探索的根本问题。”
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副校长李中生看来,大学教育更强调的是课堂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而手机教学工作平台恰好符合大学教育的这一特性,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不过也有一个问题,就是理论课堂教学形式枯燥,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抵触心理较强,但手机教学工作平台又缺乏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互动性。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出担忧:“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如果能够使用好,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这样的教学很难进行互动,无法当堂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储朝晖建议,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把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所有课程。
对于储朝晖的担忧,直接参与手机教学工作平台建设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彭建平表示,学生到教室正常上课这件事是不能变的,现在只是以管理学院为试点,为学生多提供了一项服务,就是录下老师上课的内容,所以课程原有的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手机直播方便了学生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他们,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们可以通过回放课堂内容,实现课外也能‘听老师讲课’的目的。”彭建平说。
不过,如果学生觉得因为在课外也能听到老师讲课就逃课,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是有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共同考勤,如果两次或三次不去上课,学生就拿不到学分了。”彭建平说,“手机直播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主要还是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碎片化学习,巩固知识。”
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虽然是刚刚启动建设,但李中生却对此举充满了信心:“大学本科教育与互联网手机教学工作平台的结合,必将推进并探索出一条基于互联网平台师生互动与共同体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李中生所说的“教育共同体”的探索,彭建平也表露出同样的观点。
“如何利用信息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理论和实践知识,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几年来,我们也一直探索如何构建教育共同体,实现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彭建平说,手机教学工作平台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它打破了校本、校际、校企合作办学的时空局限,构建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和学习网络。
通过手机教学工作平台,不仅学生可以对课堂知识反复重播、强化学习质量,老师可以对授课情况进行互评,家长也可以观看课堂实况以及孩子们的表现。
依照彭建平的设想,管理学院的五个专业都要引进手机直播技术,同时也会聘请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定期来学校讲课,全程录制,今后着重做一些精品课程,推出“商学课堂”。
将来,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教学工作平台学习这些精品课。“听完之后集中复习,然后再通过考试拿学分,这样,我们的专业教育就通识化了。”彭建平说,“即使是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比较好地理解、掌握通识化的教育知识,进而为企业培养更多全能型的人才。”
在彭建平看来,通过手机直播技术在大学教学当中的渗透,构建起教育共同体,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可以促使大学教育向社会延伸,实现大学的社会责任。
教育资源的共享
在我国,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情况早已有之。而且,这种不平衡不仅存在于城市之间,即使是同一城市内,也存在这一情况。如何打破这种教育区域性差异格局,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难题。
“手机直播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彭建平觉得,手机直播课最大特点还是在于教育资源的共享。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的认可:“此举是对在线教育的一种探索,最终目的就是让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辐射,充分共享,让学生获得更多资源,促进整个课堂教学更加灵活。”
其实早在十年前,远程教育技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原有的课堂形式发生了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校之间资源的共享,现在手机直播技术的发展,让这种共享更加便利,范围也更广。
熊丙奇还表示,手机直播课与慕课是有些相似之处的,但最根本的不在于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在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
“不管是在网上开放一门课让不同学校的学生来读,还是老师在讲课时截取其他高校比较好的在线教育资源,或者是直接购买在线教育资源给学生看,最终还是要以提高学生课堂体验为目的。”熊丙奇说,如果只把资源提供给学生而不再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服务,那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那么,手机教学工作平台这种“直播+课堂”的教学改革所开启的“互联网+教育”的教学尝试究竟会带来什么效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