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先行嘉宾】:李向龙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管理与规划办公室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建校70余年来,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确定性趋势下,信息化成为大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学研双核,融合创新、特色发展、效果优先”的思路和原则,以“智慧新东师”为建设目标,以“新教学”、“新学术”、“新管理”、“新服务”四个方面为主线,全面支撑和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
(1)对标话题:“十三五”期间,贵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请您结合《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谈谈贵校有哪些先行经验,以及还有哪些需要亟待加强的工作?
我们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属于分散建设阶段,本阶段完成了基于有线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部门为主的网站和业务系统建设,重点还是以网络连通和信息展示为主。
第二阶段(2010-2013年)是过渡期,也可以称为数字化大学建设的萌芽期。2010年,学校正式启动“数字化大学”建设,经过3年的时间,建设完成统一门户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数据中心、校园卡等公共支撑项目,为学校下一阶段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阶段仍属于相对自主的建设阶段,没有明确的联动和协同机制。
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是统筹建设阶段。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工作职责,2013年学校进行机构的整合,成立了信息化管理与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化办),这标志着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由分散建设正式迈入统筹建设。
“十三五”期间与学校统筹建设阶段基本重合,下面就统筹建设阶段的工作进行简要介绍。
01
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的网络连通到今天的应用遍地,经历了20余年漫长的发展。信息化办成立的职责之一就是统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和无序等突出问题,虽然应用遍地但杂乱无序,但这也是互联网得以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为解决上述问题,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学校从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入手寻求解决之道,通过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信息化上升到学校高度,通过出台《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数据使用管理办法》、《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顺畅的体制机制和清晰的规章制度保障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行和落实。
02
提高服务能力
对于学校发展而言,信息化只是工具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教与学方式,提高教与学效率,但不会改变教育的本质。因此,信息化部门要做的就是让信息化这个工具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全力做好工具的改造、普及和保养。
对此,我们在公共支撑和服务上做了如下工作:建设了覆盖两校区主要空间的校园无线网络、承包了全校二级网站建设任务的网站群、实现了100余项业务线上办理的网上服务大厅、用于数据交换、共享、分析和挖掘的大数据平台、为全校应用系统提供运行环境云服务平台等。同时,还建设了统一通信平台、统一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个人数据中心、微信企业号、视频会议、校园卡等,各部门也先后上线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数字化采购平台等等。几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在持续和不断地改进与提高中,各项系统的使用,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03
加固安全防线
安全既是信息化的底线,逾越不得,也是信息化的红线,突破不得,更是信息化的高压线,触碰不得。网络安全形势一直非常严峻,而高校作为网络安全的重点行业和关键点位,更要高度重视。为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学校投入大量精力建立统一的安全防控体系,将全校系统强制纳入体系之中,将所有具备迁移条件的网站都迁移到站群,出口实行严格的白名单管控。利用入侵检测、漏洞扫描、态势感知、日志审计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信息系统从事前防护、事中报警到事后溯源的全过程保障。
以上是过去几年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开始或者完成的主要工作,也是各学校都在做的事情,但根据每个学校实际情况不同,各有各的做法和章程。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亟需进一步加强或者破解的问题,比如体制机制、“一网通办”、数据质量、网络安全、统筹建设等,这都是未来需要持续加强的工作。
(2)对表话题:目前,贵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制定的进展如何?在“十四五”期间贵校信息化将在哪些方向进行重点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贵校已经启动了哪些信息化建设项目?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标志着我国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这个发展也包括信息化的发展,并且我认为信息化的发展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正在制定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与“十三五”相比,“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其实更有难度和挑战。“十四五”期间学校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可以总结为“五个一”工程。
基础一张网
全面升级校内楼宇网络为万兆互联。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全面支撑教育教学的网络需求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建立智慧教室和视频会议等特殊应用的虚拟链路。做好大数据、物联网、5G、云计算等新基建的规划与建设。做好理化大楼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统筹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精细化管理校园出口带宽使用。
服务一触屏
深入开展服务治理和业务流程优化,持续推进“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的网上服务大厅建设,推动“一网通办”向深里走,向实里走,真正解决师生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力争所有服务触屏可达和一次办理,让师生从繁琐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红利和便捷,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
数据一条河
加强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统一规划、一体建构、整体推进、分工负责”的数据治理机制,实现数据“存、 管、算、用”和数据安全的统筹规划与建设。实施“校务数据 治理专项计划”,加强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形成数据溯源图谱, 实现“人财物”数据的集中存储、一数一源及充分共享,让数据真正流动起来。实施 “东师智慧大脑”工程,深化数据应用建设,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推动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个性服务。
安全一道门
安全是信息化工作不可逾越的一道坎,是信息化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各个部门不可谓不重视,但是限于人力、技术和经费,又存在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加强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加强技术防护能力的建设,推动建立专业的安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安全设备、安全工具和安全公司的作用,制定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权责明晰的工作体制,坚决守好网络安全的防火门。安全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备预不虞,为国常道,只有时刻保持着警惕和警醒,才能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
统筹一把手
充分发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完善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以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为抓手,加强全校信息化建设统筹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化项目管理规则。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努力构建信息化建设共同体。
(3)先行话题: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链、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打通传统教育痛点、难点和堵点,为教育发展开辟新空间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及思考?
不论是新基建,还是信息技术,对教育而言,都是支撑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手段,推动教与学的变革和创新,构建符合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环境。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信息技术一定是主力和主角。
信息化发展无止境,人们对信息化的美好期待永远高于信息化实际水平,信息化要当好工具和阶梯,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并敢于尝试新技术和新手段。
一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教与学的互动,充分利用VR/AR技术,探索场景化、沉浸式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教”与“学”数据的伴随式、全过程采集,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将结果反馈到教与学过程中,精准指导“教”与“学”,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新时代因材施教的数智教育新模式。
三是加强智慧学习环境建设,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智能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加强科研信息化的投入,建设超算平台、科研数据中心、科研协作平台等,为科学研究提供算力、存储、共享以及技术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