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自2010年以来开始将移动图书馆列入工作计划,前期进行了移动技术发展趋势跟踪、移动图书馆读者需求调查、北京大学手机短信服务的推出、北京大学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分析和设计等准备性工作,并于2010年10月正式开始进行北京大学移动图书馆的研发工作。
高校移动阅读需求强烈
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10月进行了面向北京大学的教师学生的“移动服务需求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持有智能或者上网手机的读者占有较高的比例;读者习惯于网络搜索和阅读,并对通过移动图书馆获取大量信息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需求。读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除了图书馆常规的资源和服务查询外,比如图书馆馆藏书目以及相关借阅状态查询,续借和预约处理,图书馆信息发布等;令人意外的是,读者对图书馆全文学术信息资源的移动阅读也表现出旺盛的需求。
可见,移动图书馆的出现,并非偶然。
用户对图书馆功能提出的需求是推动移动图书馆的根本原因。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需求是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设备便捷地发现和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流畅地享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服务。移动网络通讯技术与图书馆所拥有和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的衔接与结合,使图书馆得以延伸和嵌入到用户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
实现两类功能
目前,用户使用手机访问移动图书馆时,已经实现的功能包括两类:
1. ILS系统相关功能,如馆藏资源检索(OPAC书目),借阅状态,借阅历史,预约,续借。
2. 是图书馆信息发布,包括最新消息和讲座信息等。
目前,北京大学移动图书馆已经投入试用,设有“馆藏查询”,“借阅状态”,“借阅历史”,“馆藏续借”,“馆藏预约”,“最新消息”和“讲座信息”等7个栏目,实现了统一的读者身份认证功能,并兼容各种智能手机。
观点:移动图书馆的发展需各方献策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聂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功能和不足。目前国内外正在应用的移动图书馆一般都能够实现对本馆馆藏书目(元数据)检索,本馆ILS系统相关功能(借阅状态,预约,续借等),本馆部分电子资源和数字特藏资源的查询。但这些移动图书馆都存在一些通病。由于全文内容的格式等问题,对全文内容的获取和阅读,实现起来尚有一定难度。另外,对于日新月异的移动终端的支持,也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方面。
聂华表示,在自行研发的过程中,北京大学图书馆意识到,建设一个功能全面,规模可观,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移动图书馆,将会涉及到很多技术难点和瓶颈,比如对多种移动设备的屏幕显示的适配,比如对不同格式的全文文件的转换等,需要业界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北京大学图书馆在积极地与业界厂商探讨合作的可能。
除了技术难点和瓶颈之外,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是未来移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不同厂家品牌的手机,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在显示屏幕和格式方面的差异给移动图书馆的推广带来难题,相对于从技术上寻求解决方案来说,她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由权威部门尽早组织制定相关标准,供移动终端厂商兼容。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标准化”的道路需要各方不懈的努力。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