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处于专业发展瓶颈期或者是新入职的教师来说,校级公开课可谓是推动其专业成长的最佳平台。但时下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竞赛与展示中,校级公开课可能算是最尴尬的了:很多教师觉得它级别低、影响小、分量轻,不仅没什么人愿意讲,也没多少人爱听。一些学校,虽然每学期都组织“教学大比武”“一师一优课”之类的教研活动,但很难落实并取得效果:或者全民动员,一哄而上,走马灯般地轮番上阵;或者相互推托,人选难以落实,最后干脆由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全权代理。更有甚者,采取抓阄、抽签的手段来安排教师讲课的方式也屡见不鲜。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地区教育局、教研室、电教馆等单位组织的公开课却备受青睐,教师们趋之若鹜。有资格参与并取得一定名次,不仅能为学校增光添彩,对个人来说,晋升职称、评选先进、年终奖励等,都是能够加分的“硬件”。校级公开课却无法享受此等待遇,讲课者往往劳心费神地准备一番,却难以出彩,弄不好还招来批评之声,所以很多教师觉得干脆不讲为妙。
校级公开课虽然“档次”低,遭遇偏见,却是教师最直接、最基础的成长平台。能跻身县市级以上公开课的教师毕竟凤毛麟角,校级公开课却能够让所有教师都登台亮相,将他们的教学技能展示出来,同时将其教学问题与缺陷暴露出来。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校级公开课的意义和地位,使其“含金量”不断增加。我个人认为,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尝试,谋求改观。
校级公开课应引入物质奖励
校级公开课由于缺乏奖励措施,所以一般教师都不愿意参与。如果学校能够划拨一定的款项,给执教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哪怕是象征性的,也会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比如,每节课可依据效果,加以量化,评定等级,发放适当的津贴,或者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或者学期结束时在教科研成果奖中折算一定的分值。这些措施,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对于激发教师们积极性来说却是很管用的。
当然,学校也可以为参加讲授校级公开课的教师颁发一定的实物,如赠送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或名家授课的光盘,或价格适中的办公用品,都是值得一试的选择。这类奖励花费不多,却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肯定和成绩的认同,从而能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讲课与教研之中。
为校级公开课设置精神奖励
学校在举办校级公开课时,要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组织人员听评课,不失时机地从中发现崭露头角的教师。对于认真参加校级公开课并且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可优先选拔推荐其参加更高一级的公开课竞赛,这样不仅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利于起到激励推动、树立榜样的作用。
据悉,一些学校印制的校级“公开课证明单”和校级“荣誉证书”,很受教师欢迎。为使校级公开课奖励制度落地,学校可安排相关教学负责人及相应学段的教师听课,依照课堂评价量化表的各个项目,对授课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划定等级,最后颁发证明或证书。学校可每学期表彰一批精诚合作的备课小组和优秀的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不妨将此成绩作为年度考核、表彰先进、岗位竞聘、职称评审等方面的参考。
为相关教师提供帮扶指导
校级公开课的“含金量”不足,还体现在不少学校的公开课质量低下,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教师草率应付。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走过场、走形式的弊端,劳民伤财,教师却未得到明显锻炼和提高。
为了使校级公开课有所作为,建议各学校安排教导处、教科室及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参加讲课的教师给予尽可能多的关怀和指导,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和新入职教师的选课、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实时引领,充分彰显集体的力量,让他们处于团队的监督和助推之中。尤其是在每次课后,学校要认真组织集体评课反思,让新老教师深入交流,总结得失,提出改进建议。
只有这样,校级公开课活动才会扎实开展,真正起到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作者:王海军,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