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漫游于星际的行踪奇特,其理何在?此乃古代天文学家的中心议题,也是希腊几何学的量天巨梦,堪称"千古之谜"。一直到1609年开普勒行星定律的发现,地球和其他行星绕日运行的规律才真相大白。
由项武义(国际著名数学家、几何学家、数学教育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张海潮(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姚珩(台湾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编写的《千古之谜与几何天文物理两千年--纪念开普勒﹤新天文学﹥问世四百周年》一书以简朴明快的表述,概括了几何、天文、物理这两千年的探索历程与辉煌成就。本书的重点在于对古希腊几何基础论、开普勒的《新天文学》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分别进行简洁易懂的重访,这对于大学理工科类学生和学有余力的高中生理解理性认知的途径很有裨益,对于培养读者理性解析思维的能力有启蒙和增进作用。
全书共计13万字,分为七章:古希腊几何基础论之浴火重生与连续世界的认知,天文学的发生与内容,科学革命的序曲,开普勒三定律之探索与发现,重放行星三定律得探索历程--师法其意、改弦更张、身历其境,天地一体的万有引力定律,《原理》重要命题的阐述与特质。本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0年2月出版。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陈维桓教授指出:"本书作者以通俗浅显的语言介绍了从古希腊时代到牛顿时代关于天文学的变迁和变革的历史,特别突出了开普勒关于行星运行理论的功绩。作者用初等数学推导,再现了开普勒当年如何从第谷等前辈积累下来的浩瀚的天文观察数据中获得行星运行三大定律的研究过程,同时又解释了牛顿如何从开普勒三大定律导出万有引力定律、从而最终完成了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