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大气科学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2009年工作会议于7月10-14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北京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国家气象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气象水文局等15高校和气象业务单位,各高校大气科学系(院)负责本科生教学的主任或副主任(院长或副院长)等近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另外,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的代表作为非正式成员列席了会议。
在会议开幕式上,大气科学分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谭本馗教授布置了本次会议要讨论和交流的内容。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乌兰局长到会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事业的发展和现状。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潘志华教授以及农业气象系系主任潘学标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
会议主要进行了以下两项内容:
1.对“大气科学类专业评估标准”、“大气科学专业规范”和“应用气象学专业规范”草稿进行了专题讨论
关于大气科学类专业评估标准,大气科学分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谈哲敏教授代表分委员会提出了各项评估标准及其适用原则。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根据各校的反馈意见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同时将结合教育部最新的学科评估精神对评估标准草稿进行修改。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谭本馗教授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王式功教授对大气科学专业规范的起草做了说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兆勇教授对应用气象学专业规范的起草做了说明,并进一步征求了各校对草稿的意见。
2.交流了各校师资队伍、本科课程设置、招生和就业情况
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本校大气科学专业师资队伍、本科课程设置、招生和就业情况。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大气科学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尽管各校课程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基本涵盖了大气科学的主干基础课和主要选修课,课程内容更新以适应现代化气象业务的发展将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存在的问题有:一些院校在统一招生的背景下,出现本科生规模偏小,直接影响大气科学的发展;一些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教师队伍偏小,教学压力偏大。
关于招生和就业问题,中国气象局人事教育司王梅华处长介绍了国家气象局系统大气科学类人才需求现状与展望。指出在未来10年,国家气象局系统和军队系统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大于毕业生的供给量。所有院校的统计结果都表明,大气科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就业率在高校各专业中位居前列。在未来几年,预期这种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仍会继续下去。但另一方面,国家气象局系统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县和地区级单位,一些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单位就业,造成人才相对过剩。
良好的就业前景对师资队伍规模、招生规模和国家对大气科学教育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师资队伍规模偏小,不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相关高校应对此加以重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应加大对大气科学教育的投入。(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大气科学类专业分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