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9年第10期 > 研究报告
普通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基本要求
2009-09-30    

字体大小: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指组(金工)

  一、训练中心建设目标

  建成达标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具有达标的教学水平,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的工程训练中心(简称训练中心)。训练中心应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质量工程和进行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要立足本校,面向地区。条件好的训练中心要争取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积极贯彻工程实践教学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包括工程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训练中心建设理念

  正在迅速发展中的我国工程训练中心,是在金工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我国独特的国情。它为今天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但金工实习教学长久所形成的一些观念,有可能成为训练中心发展的一种局限。因此,在继承已取得的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训练中心的建设理念应按照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做如下实质性的转变:

  (1)积极贯彻我国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把训练中心建成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质量工程,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和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基地。

  (2)训练中心的建设要实现完整的育人功能,要充分体现下列三个转化和一个结合。三个转化是:由常规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向现代工程实践教学的方向转化;由单机技能培训向部分实现局域网络条件下技术集成的培训方向转化;由操作技能培训向技能与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一个结合是工程训练的教学过程尽可能与教学产品(包括面向市场的产品和完成工程训练的产品)相结合。

  (3)训练中心要全方位开放。不仅要为理工科的学生服务,还要逐步为人文社会学科、农科和医科等其他学科的学生服务。

  (4)训练中心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宽阔的大工程背景,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条件好的学校要把训练中心建设成为本地区的实践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改革中心和师资培训中心。

  三、教学硬件建设

  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训练中心的硬件条件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考虑到不同院校经费投入的有限性,学生深入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内涵的承继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常规技术培训仍然是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发展中的训练中心,必须有一定数量供学生演练的新技术、新工艺装备,以及有比较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1. 对于常规工程训练,可参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但在此基础上要有所推进:

  (1)工种齐全。应保证铸、锻、压、焊、车、铣、磨、钳等基本工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取消刨工(或保留演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冲压工种实习。

  (2)设备完好,人机比合理。更新陈旧的和不安全的工艺装备。教学用的全部设备要能正常使用和安全操作。设备配置的人机比要达到铸、车、钳为1︰1;铣、磨、焊为2︰1;机锻为5︰1;冲压为6︰1;各类机床的主要附件及工具、量具等要按设备配置。

  (3)为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全,各主要工种应配备相应数量的实习指导人员(以下配置不包括演示性教学环节):车工,1︰6~8;铣工,1︰6~8;刨工,1︰8~10;钳工,1︰10~12;数控车,1︰6~8(3~4台数控车床);数控铣,1︰4~6(2~3台数控铣床);铸工,1︰12~14;焊接,1︰10~12;机锻,1︰4~6;手锻,1︰6~9;冲压,1︰6~8。

  (4)要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和相应的教学设施。

  (5)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实习场地的日最高负荷人均面积要不小于10平方米,所有实习设备要按规范合理布局、正常安装和安全操作;教学环境要安全、明亮、整洁,噪声符合规范;各主要实习工种应配备相应的教室、模型教具和教学挂图等。

  (6)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机械类至少应安排3~6学分;对于近机械类至少应安排2~3学分;对于人文、社会学科等其他非工程类专业,建议安排2学分。每个学分为5天,每天8学时。

  2.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训练,要求占总实习时间的20%~35%。部分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l)要有一定数量和不同种类的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演示和实验设备。先进制造实习设备至少要有:6台数控车床,3台数控铣床,2台线切割机床,1台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2台激光雕刻机床,1台快速原型制造机床,1台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和1台氩弧焊机。各学校可根据投资力度和教学需要,选配一定数量的加工中心、激光加工机床、超声波加工机床、注塑机、数控冲床、消失模铸造系统、压铸机和工业机器人等,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设备的数量和档次。

  (2)条件好的训练中心要规划、建设局域网络条件下的技术集成制造系统。

  (3)要有一定数量体现本校特色,在本地区有一定显示度,体现综合性、设计性的训练或实验项目。

  3.建设好训练中心信息管理网站,及时刷新内容,以加强内部管理和与兄弟院校的信息交流。

  4.建立创新实践基地,规划创新实践项目,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软件建设

  在拥有较好硬件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教学软件的建设,它是保证训练中心有效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

  (1)指导思想明确。要有比较先进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改革思路和完整可行的建设规划。

  (2)教学文件齐全。要有自订完备的教学大纲、教案、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报告、实验指示书和实验报告、考试大纲、实习用图纸、工艺卡等,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管理文件,并认真贯彻执行。教学文件要做到每3年修订1次。

  (3)要有自编或精选的教材。条件好的学校要具备带本校特色的自编(可部分选用)教材。

  (4)要合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主要工种拥有齐备的挂图、模型、教具、陈列品、投影仪和录像机的基础上,要有一定数量适用的CAI多媒体课件及电教设备。

  (5)岗位职责落实。要有健全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指导人员岗位职责文件,并认真贯彻执行。

  (6)管理制度健全。要有保证训练中心正常运行如安全、防火、设备管理、环境保护等的管理制度。不但能认真贯彻执行,而且能根据中心的发展,及时予以修订。

  (7)创新实践教学要落到实处。要有创新实践教学的具体规划,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有模块式教学的选课方案。

  (8)教学氛围良好。要有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如内部环境、周边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9)建立健全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以最有效地保障实习质量和实习安全。

  五、师资队伍建设

  在训练中心建设中,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建成一支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至少要有l名全时投入实践教学的教授或副教授,作为训练中心建设和管理的负责人。

  (2)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至少要有3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实习教学指导人员要有半数以上是高级技工和3~4名工程师或技师、高级技师。

  (3)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要小于45岁。

  (4)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有较好的工作条件。

  (5)对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指导人员要有培训规划和培训措施。

  (6)建立有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六、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

  教研和科研是提升师资水平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推动力。训练中心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重视教研和科研工作。在下面四项条件中,至少应具备三项:

  (1)3年间争取有1项以上省、市级或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2)3年间要有1项以上纵、横向科研或技术开发项目。

  (3)每年要有自立的教学研究项目。

  (4)每年发表的教学研究和科研论文不少于5篇。

  七、获得成果

  (1)平均每4年有1项以上省市级奖励或省市级技术鉴定。

  (2)平均每4年有1项以上校级奖励。

  (3)平均每4年出版1本教材或编写1本讲义。

  (5)平均每5年产生1项以上专利。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