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关系着中国的未来。还在大学校园中做着壮志凌云的青春梦的学子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着对中国入世的认识。
我也有关于入世的畅想
中国入世,关系着各个行业的发展,关系着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
清华大学为了迎接中国入世,专门在11月10日晚上入世仪式结束后召开了大学生座谈会。清华大学团委的彭志国告诉记者,各个专业的学生对入世的认识有所不同,但他们一直在关注入世,思考入世。一位法学院的大学生说:“入世对我们法律专业的人才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为了入世争取了15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谈法律问题。法律不完善,别人就不信任你。入世之后,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将是十分巨大的,中国的法律也必须尽快完善起来。”而房地产研究所的博士生谢岳来认为:“加入WTO,中国大城市的房地产业将有很好的成长潜力,对我们从业的人来说当然也是很好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2000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萌告诉我们:“入世后,国际间的交流将不断增加,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无疑会加快。我认为,以前对于素质教育更多的是批评,少的是建设性的意见。入世后一些相对于以前较为口号式的政策会实施得更彻底一些。”他们的说法是显然有些“宏大叙事”的味道,但我们相信,入世是令他们激动的事情,因为它和他们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毕业“遭遇”入世
明年面临毕业的学生,对入世的认识更加具体,更加深刻。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蔡乐明年就要毕业了,现在正为找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由于学的并不是热门专业,加上哲学等操作性较差的文科专业并没有因为入世而增加就业机会,他现在所感受到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他说:“对我来说,入世后要想在竞争中抓住机遇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转变就业观念。过去,很多人上大学想的就是将来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而入世以后,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做一份工作,工作的流动性会很大。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在本专业上具备扎实的功底,而且更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大学毕业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就此停止学习,入世以后,激烈的竞争很快就会将你淘汰。”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离毕业不多的时间里,蔡乐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来学习各种技能。在大学毕业后的前几年,正好是中国入世以后的缓冲期,大学生们要利用这几年时间给自己好好“充电”。尤其是一些所学专业实用性较差的大学生,更应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弥补专业的不足。
对那些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入世更是一种压力。北京工业大学环能学院1999级的研究生小徐,毕业后倾向于到外企工作。只要能找到接收她的外企,做与所学专业无关的人事、物流等方面的工作都可以。那时,她将面临专业、环境等多重转变。WTO也是新鲜事物,也需要她去熟悉。谈到未来的发展,她有些迷茫。
让责任清醒
不同的人群对中国入世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感到了责任和义务。
清华大学的学生说,他们是以非常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入世的,这和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有很大关系。不过,说到农业、农民和下岗工人时,他们显得很不平静。一位同学说:“中国的农民会慢慢退出农业生产部门,这不仅会给城市造成压力,同时,13亿人吃什么?我们不能把生死存亡的基础建立在外国的农业基础之上。”而一位来自北京郊县农村的同学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说,农村最大的问题是人的意识问题,中国应该以入世为契机,加快中国人意识的转变。
入世后,WTO的成员国都可以分享它的“蛋糕”,中国能分到多少?中国国内的各个行业能分到多少?各种人才又能分到多少?清华、北大的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个个都很抢手,比其他高校的毕业生明显有竞争力,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这样说道:“我们在尽情享用这块‘蛋糕’的时候,对于下岗工人或者农产品生产者们,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是不是说我们的经济市场化了,我们的社会责任也完全市场化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