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消息:虽然学费猛涨,但MBA热潮仍然一浪高过一浪。从11月10日开始招生起,仅仅3天,复旦、上海交大的报名人数都已经超过了2000人,同济大学仅上海地区的报名人数也已经超过了600人。
很多报名者都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需要高学历人才,为了加重手里的竞争筹码,他们选择了MBA。但是,不少专家警告说,“不要被MBA的光环所迷惑,应该认真地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读MBA。一些学生毕业的时候,往往发现自己其实不适合读MBA,而有些MBA即便读下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这样在就业时就可能遭遇被大公司筛选下去的尴尬局面。”但是,不读MBA又读什么呢?选择深造的人未必能够选对自己最适合、最迫切需要进修的方面,在漫天的广告中他们盲目地随风而动。几年前微软认证也曾风行一时,几乎成为进入IT界的敲门砖,但现在却差不多一无用处。提升自我需要热情与毅力,但更重要的却是对就业市场的清醒认识与理智判断,以及对自己的认真剖析。
要做到这一切需要的是时间、信息和方法。复旦计算机系研究生刘可说:“目前,仅计算机业的各种资格认证就有200多种,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只是来源于系里的老师和高年级同学,显然不能覆盖全部,更不要说去了解整个行业的人才缺口了,所以很难做到针对性的参加培训。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中介咨询机构就好了。”事实上,在发达国家这种帮助个人搜集信息,通过经济有效的途径获得知识、学历、能力和资历增长的服务机构早已呈供不应求之势,这种新兴行业被称作“职业管理”,不过在中国目前能接触到这种新玩意儿的人还不多。
一位曾从事过职业管理的人士告诉记者,职业管理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对本人的全面评估,包括技能、学历、工作经历、价值观、兴趣、能力。只有明白这一切,才可以为个人制订目标,是当职业经理人还是专业技术人员,是从事金融业还是制造业等。第二是市场调查及制订培训计划。根据个人目标,调查这个位置的供需状况以及该公司对这个位置的能力要求,找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同时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最后才是培训,包括补充学历与技能,取得一些技能证书和工作经历上的补充。
这位人士说,他也曾考虑在上海开办“职业管理”公司,但是又觉得条件还不成熟,除了客源,更匮乏的这方面的人才。因为他在工作中曾多次碰到这样的情况:看完某位学员或应聘者的简历并交谈后,向他提出去学一些相关课程并且实习的建议,却被对方毫不犹豫地以“我很忙”之类的话拒绝。但他对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前景非常看好,MBA热说明忙于充电的青年知识分子越来越多,他们终究会意识到迫切需要帮助自己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