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1月21日电(王家言王恒志)规模空前的2001年江苏人才交流大会于今天结束,近3万个工作岗位创下了历届之最,为众多大专院校毕业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然而,各专业之间冷热不均的需求状况与以往一样依然存在,特别突出的是,一些前两年非常“热门”的专业,如财会、税务、法律等专业学生也出现就业率下降的趋势。
人才和企事业单位进入市场,通过双向选择达成协议已经成为目前应届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渠道。据江苏省人事部门分析,今年社会对电子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航空航天、建筑机械、能源动力等专业需求量较大,学生对口找工作相对较为容易,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而包括前几年比较热门的公共事业管理类、税务、财会等专业毕业就业率相对不高,有的还达不到50%。专程赶到南京摆摊设点的徐州市交通局一位姓朱的科长说,他们这次要招的几个专业中,财会早已是人满为患,而更需要的路桥方面的人才至今没有人来应聘。
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哄而起”。近年来,各高等院校都越来越重视教育与市场的对接,按照市场所需培养高等专业人才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共识。不少学校均大幅度开展专业结构调整,市场热什么,学校就教什么,于是财会、金融、法律、国际经贸等热门专业纷纷在许多院校落户。不加分析的“一哄而起”必然导致短时间内人才供给的过剩,市场的阶段性饱和直接给学生就业造成困难。
专家认为,按照市场需求定位教育方向的思路没有错,然而学生教育培养本身有一个周期,高等院校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存在的一些盲目跟风走、追热点这种“浮躁”现象应尽力避免。
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副主任朱从明对此深有感触,今年他担任江苏省2002年高校新设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据介绍,在各院校上报的新设专业中就有15个专业被专家否定。这些新设专业相当多数是企业事业单位比较欢迎,市场上较“热门”的专业,然而遭到专家否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能力,不具备办学条件。朱从明分析,当前财会专业学生较多,但精通外语和国际会计规则的人才却十分紧俏;有不少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然而充分掌握涉外法律法规的人才却奇缺。现在笼统地分析某类专业毕业生缺不缺并不科学,无论学什么只要能力强都会有用武之地。
教育界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各类人才都将会有越来越广泛的需求。各教育单位在积极探索专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比较优势,坚持不懈提高教学深度和水平,使学生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这样“不论东西南北风”,学生肯定能受到市场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