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德育课旧貌换新颜
2002-01-18    本报记者 原春琳

字体大小:

    前不久,北京工业大学学生会组织了“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评选活动,两名德育老师名列前茅:在收回的7000多份问卷中,经管学院的外教David以1750票名列榜首,人文社科学院两位老师魏爽和迟萌分别以1617票和1176票紧随其后,两位都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老师。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次教学评估中,由专家、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督导团对学校的德育课评分也是“优”。

  在人们印象里,很多学校的德育课内容比较枯燥,授课方式单一。老师在上面念教材,学生或者逃课,或者在下面干自己的事情。

  一位从事德育教学多年的老教授告诉记者:“我们当年的思想道德课,第一堂讲什么是人生观,人生的定义是什么。”

  记者把这些德育课的“传统形象”告诉北工大的学生,他们很诧异:“我们所上的德育课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你的看法太过时了!”

  他们的德育课是什么样子?

  “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走在小路上,留下脚印一串串……”在魏爽清亮的女声独唱———《脚印》的伴奏中,北京工业大学大一学生开始入学第一课———《如何走好大学中的第一步》。

  课桌上躺着一位娇小的女同学,20来个围在四周的同学每人伸出自己的一只食指,一起用力,“起!”女同学竟然被托了起来。这不是在表演杂技,而是北工大德育课中的一讲———《团结起来力量大》。

  与以往相比,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德育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教育部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之良教授总结为三点。

  一是德育课变得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入学第一课变成大学生该如何面对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而学生身边的小事随手拿来,都能成为教学的案例。去年北京师范大学一位老师在买菜时见义勇为抓小偷,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期末考试,考题就是这件事。同学们就此事畅所欲言,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首都师范大学则以大学生中“一张月票多人用”的常见现象为题,在学生中展开讨论。结果,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大大减少。

  二是教学过程的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思想道德课中专门有一章谈恋爱问题,北工大把校园中经常发生的故事编成小品,由学生主演,在课堂上播放录像,并以此为题,展开讨论,课堂氛围异常活跃。99级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的范嵬同学喜欢这种感觉:“德育课把原来大家都很避讳的事情放到桌面上讨论,老师把我们当成平等交流的对象。”

  三是教学内容也发生着变化,时代气息越来越浓。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在许多高校的德育教学上。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课中,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学会学习等内容很受欢迎。尤其是讲到如何与异性相处,学生特别欢迎。北工大2001年接受一批高分学生,还没开学,德育老师已经开始业务讨论: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调节心理落差。

  “最重要的是,我们努力让德育教育真正融到学生的行为之中,做到知行合一。”周之良教授说。

  有人对周之良教授说:“您编的德育教材不像教材,而像青年修养。”周教授反问:“谁规定德育教材必须板起面孔?”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台湾大学校园重开品德教育课
· 福建举办“网络•道德•文明”学生论坛
· "教室奇遇"发感慨:年轻人别忘你是大学生
· 法学教育应首先培养职业操守
· 毕业鉴定怎能“千篇一律”
· 网络因为贴近所以有效
· 湖北高校网上思政步伐坚定
· 湖北高教界人士呼吁: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 人大代表评说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行为
· 1478万份公民道德建设竞赛答卷说明什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