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98级本科生。2001年初,他和同学孔新峰从事的科研项目得到一项资助,金额为2500元。而一般来说,学校对文科生的科研资助经费最高不超过1500元。
唐睿和孔新峰得到的资助,来自所在的政府管理学院。从2000年底开始,学院决定每年专项拨款两万元,扶植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
这一年多以来,大约有20来名同学得到学院的资助,进行10个课题的研究。唐睿和孔新峰是第一批受惠者,金额也是最高的。
本科生是否应搞科研,在高校一直属于备受争议的话题。相当多的老师认为本科生不该为科研荒废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担心它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关海亭重新定义“打基础”。他认为:“现在的信息社会与以前不一样。过去工具比较落后,上图书馆查资料要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如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写论文成为打基础的一部分。”
从政府管理学院专业的就业导向来看,关海亭副院长认为,一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很多分到机关或公司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现在对领导的要求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写论文的分析能力成为学生就业的一种能力。二是本科生日后的出路更多是进入硕士阶段,打好科研基础显然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2000年3月,关海亭给本科生开设一门名为《中俄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的选修课。半年的授课过程,他发现几个有潜质的好苗子。同年9月,关海亭把此事提到当时仍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的系办公会上,要求系里给予资金支持,帮助本科生参加校内“挑战杯”比赛。
同年12月,两万元经费到位。在2001年学校的“挑战杯”比赛中,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不仅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而且一、二、三等奖,级级有奖。
更重要的是,政府管理学院的学术氛围空前热烈起来。以《透视中国草根民主》获得校内“挑战杯”一等奖的唐睿,成了低年级学弟学妹们追逐的对象。总有不相识的学生找上门来:“师哥,我想做论文,能讲讲目前政治学的热点吗?”“师哥,我定好题目,该怎样具体操作呢?”
身为政府管理学院2000级本科生,汤杰刚进校门,就融入到浓烈的学术氛围中。利用2001年的寒假,他与另外5名同学合作,在6个省进行调查。最后,他们以《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动员》这篇倾心之作,在学院自己的评奖中,拿走一个二等奖。
2001年暑假,汤杰又联合15名同学,做了一个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调查。
汤杰觉得最大的收获不在获得知识,而在视野的开阔。经过调查,他与同学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最好的政策不是理论上的完美,而是实践中的可行。”
“一个学生提出并证明一个思想,是件多了不起的事情啊!”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浦劬教授评价。
目前,学院新一轮的项目申请已经完成。近50名同学投入到25个项目的研究中。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迟行钢再次重申院方的宗旨:“大三为主,大二搭边,大一跑腿。”简单说来,就是鼓励高年级单枪匹马,低年级做集体项目。
不仅如此,政府管理学院的本科生还有了自己的阵地。一本名为《正思(一)》的电子版杂志已经面世,收录了从98级到2000级13位本科生的11篇作品。其中,既有获奖作品,也有日常作业。
最让关海亭副院长高兴的是:“以前搞科研,偶尔出一个人才。现在我们形成了一个梯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