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2月16日电(记者何丰伦李嘉)面对着日前举行的广西高校毕业生寒假招聘会燥动的求业浪潮,教授陈雄章感慨地说:“如果早些进行就业指导,莘莘学子也许就不会面临如此困窘的局面了。”
在大学里,就业指导课往往形同虚设。调查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基本上是从大学四年级才开始的,不少学校甚至是在大四下学期、毕业生双选会召开过后才搞“马后炮”的。“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简直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才搞的。”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干部小朱告诉记者。
在国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
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和学生根据学校指导选择。即使是前者,学校早已在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就业进行了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这种指导工作不是短暂的“季节性蔬菜”,而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素质进行认真的指导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然而,在国内不少大学只是通过发放“就业须知”、“就业指导手册”等方式,就一切万事大吉了。
“学校里也象征性的搞过模拟招聘、双选回、就业指导课,回头想一想,真正有用的确实还没有多少。”广西民族学院的学生干部陈颍坦率地说。“真正能够帮得上忙的,还是家中的长辈亲友以及早年毕业的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法。”
调查结果表明,在沿海发达城市有4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在中西部地区有6成的毕业生缺少对选择职业生涯的周全考虑,“工作报酬”成为大多数学生就业时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参数。
广西高校毕业生寒假招聘会上,不少学校极力推荐的优秀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尴尬。广西一家每年对外贸易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工艺品公司负责人说:“现在的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有待提高——他们对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了解实在太少,对自己也缺乏明确的定位。连推销自己都不会,怎么在商场打拼?”
面对这一情况,广西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郎平认为:就业指导应该是大学教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目前,广西大学、广西民院、桂林电子工学院等西部高校,已经准备从大一至大四分阶段、分层次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个方面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