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人们还把成才的希望寄托在高考上,出现了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的壮观场面。而2002年全国各地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让人感到本科学历如今已风光不再,考研似乎成了成才的“独木桥”。
考研为何如此吸引考生?据辽宁教育研究院院长邓晓春教授分析,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考生报考研究生;二是国家加快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步伐,为更多学子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三是受近年来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部分用人单位热衷于追求高学历者,致使一些本科生将考研及拿到硕士学位作为今后就业的“敲门砖”;四是由于从2003年起外语听力测试的分数计入外语成绩,并且逐步增加外语听力测试的分值,所以今年有一部分考生是在“赶考”。
记者通过采访考生,归纳出三种考研类型:一是放眼长远、及早“充电”型。我国加入WTO,令许多考生感到必须提高自己,迎接竞争。他们说,随着各行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有高学历才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很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所以,为了有好的发展和好的前途就必须考研。二是抬高身价、“现得利”型。这种类型主要指在校大学生。他们觉得,如今就业市场不景气,以本科学历去寻找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单位很难。在此情况下,惟有考研才能抬高身价。毕竟高学历者的失业率、待业率远远低于低学历者。而大部分社会考生则把考研作为改变现有境遇的捷径。三是从众心理、赶时髦型。“别人都考,我也要考。”他们看中的是那一纸文凭,至于学什么专业、学得怎么样,则考虑得并不多。
越来越多的人热衷考研是否正常?邓晓春教授认为,虽然今年全国有60多万考生,绝对数较大,但相对数并不大。知识社会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而目前这样的人才还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邓晓春教授同时表示出两点担忧,他说,今年考生大多选择了容易学的专业。以辽宁为例,考生主要集中在MBA、法律硕士、计算机技术应用及经济类、医学等,其中MBA联考和法律硕士两个专业就占报名总数的13%。而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却未能引起考生的关注。此外,研究生培养质量亟待提高,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以使研究生教育有更大规模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