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贵州高等教育告别“孤岛时代”
2002-03-29    记者 谢念

字体大小:

  昔日“孤岛”展露新颜

  贵州工业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刘振中来自山东省德州市,是该校机械学院机械自动化专业2000级(1)班的学生。该班50余名同学都来自山东、湖南、四川等地。

  在国内大多数省份,大学校园里聚集着全国各地的学生,这再平常不过。然而,对于偏居西南一隅的贵州而言,这还是近几年逐渐“显影”的新鲜事儿。

  由于省内无一所中央部属高校,过去数十年里,在计划体制森严的壁垒下,整个贵州省的高等教育几乎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座“孤岛”,一直处于“关门自办”、“近亲繁殖”的封闭状态。除特殊个例外,教师是清一色的本省籍,学生也是本省招、本省分配,彼此文化背景差异极小。

  直到1998年全国高校扩招后,“孤岛”才逐渐与“内陆”接轨。几年来,贵州采取与一些省份“对等招生”(即该省高校在贵州招多少学生,贵州同样在该省招多少学生)的方式,吸收了一批外省学子。目前全省10所本科院校,多数学校以及个别专科院校都有外省生就读。

  贵州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郑玉元介绍,该校1998年仅在邻近两个省招收了60人,1999年上升到5个省240人,2000年是9个省320人,2001年15个省496人,今年计划在29个省招收800人,招生数量及地域均不断扩大。

  相比之下,贵州大学的外省生已达到1000多人。几年过去了,人们发现,外省生的进入,给校园文化建设、学风等方面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贵州工业大学校长朱立军教授说:“开放性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如果没有不同文化、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的交叉融合,很难想像会产生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

  本土“特色”悄然变化

  “外省生给校园带来的变化,首先是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贵州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郑玉元说:“原来讲贵州话谁都听得懂,有了外省生,就不行了。学校现在已正式提出所有教师上课必须用普通话,哪怕是‘贵州普通话’。”

  在贵州大学,记者看到,校团委墙上贴着“团委学生会干部必须讲普通话”的纸条。

  有关材料显示,2001年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的贵州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材料专业98级的35名学生中,有18名是重庆籍;而全由外省生组成的机械自动化专业2000级(1)班,一年级即有十余人获奖学金,创了学校的纪录。

  贵工大信息学院学生会主席、贵阳女孩刘雯说:“许多外省同学敢于表现自己,学习、干事认真,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本省同学身上的一些惰性。”

  如今,贵工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法学会、新闻社等多个学生团体的“头儿”,以及校广播站播音员等都是外省生,校学生会5个执行主席,外省生占了4个。

  青春无悔把根留住

  外省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起初并未填报贵州方面的志愿,属于调配而来。

  贵州大学外语系2000级武汉籍学生李坚告诉记者:“接到录取通知书时,老实说,我和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没听说过这个学校。来了以后,才知道她也是个有着百年历史背景的老学校。”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担任校学生会实践部部长的李坚走遍了贵阳市的大街小巷。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已开始爱上了她:“到处都在大拆大建,我怀疑毕业一两年后再回来,就不认识了。贵州、贵大确实相对落后,但不是人们想像的那种带偏见的落后。她过去就像一只沉没在海底、不为人知的船,今天正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将她撑出海面。”

  李坚寝室的4位同学全都是外省生。前不久,他们拿到了当地公安部门办的居民身份证。“那一刻,看着上面的住址写着贵阳市花溪区,我们真的觉得今后无论到哪里,都注定和这片土地联系在一起了,注定终身将成为她的‘文化传播者’和‘形象代言人’。”李坚说。

  利用节假日及“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不少外省生走访了贵州许多地方。贵州的刘雯同学感慨道:“许多东西我们见惯不怪,常常是外省同学的不同视角帮助我们了解了自己,了解了贵州原来也有这么多长处。”

  山东籍学生、贵州工业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孙克的态度极具说服力:“东部人才较为饱和,西部人才施展才干的空间还很大。如果不出意外,毕业后我会留在贵州。”

  在美国,其州立大学通常是对州内学生采取收费相对较低等保护性政策,但同时也相应地要求州外学生、国际生达到一定比例,这样既能顾及当地纳税人的权益,又能保证校园文化的多元性。

  贵州教育界人士呼吁:外省生的进入目前还仅仅处于由下而上的起步、尝试阶段,借鉴国外地方大学“开放与保护”相得益彰的做法,配合西部大开发,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由上而下,为类似贵州这样的偏远地区创造尽量宽松的教育政策、环境和条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入世后首次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将开
· 不是放跑了一所大学 而是打开了一扇窗口
· 民族高等教育:再创辉煌
· 贵州去年高考录取率过高令人堪忧
· 毕业可出省贵州松绑跨省就业
· 专家展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大趋势
· 给农家娃公平的助学机会
· 创业教育将在我国大学试行
· 纪宝成:大学应教给学生什么
· 北京工大开展诚信与责任主题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