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研究生群体中,不乏刻苦勤勉和有志于搞研究、做学问的学生,但更多弥漫着的是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市场经济的冲击、外部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使部分学子心思难平。有位在读的研究生就曾这样对我说,读研不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搞什么研究?写文章不都是东拼西凑,毫无价值的吗?
研究生教育,重在为社会培养研究型人才。如果说本科四年主要是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打好基础的时期,那么研究生三年就要侧重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是术业有专攻的时期。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增大,招生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这是好事。但研究风气淡薄、思考能力下降,也随之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新问题。这已经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普遍担忧。
不研究,轻思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位论文呈整体滑跌趋势。《文艺争鸣》杂志曾刊登两位学者的文章,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论文水平太低。上海学者许纪霖说:“我做了将近20年的大学教师,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只相当于过去的硕士生;现在的硕士生相当于过去的本科生。”如此学风,造就了一批缺乏真才实学、没有独立见解的学生,他们动手能力弱,发展潜力小,创新意识差,工作能力不强,走向社会后的表现可能还不如一个优秀本科生。
美国学者布鲁姆在探讨大学教育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书中曾指出,硕士学位本身已不再是学术有造诣的标志,而仅仅意味着能过上一种收益可观的生活。这无疑是高等教育的退化和悲哀。不幸的是这正在今天的某些地方和某些人身上变成现实。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又怎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和挑战,怎能担当研究和创新的重任?
2002年4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