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在哪里失落了共同的歌声
2002-04-27    记者 徐虹 实习生 刘川

字体大小:

  每年女生开始换上裙子的季节,红五月歌咏比赛就要挑选合唱歌曲了。

  一位大学文娱委员日前投书本报抱怨,“选来选去,除去《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就是‘地道战,嘿!地道战’……如今适合当代青年的合唱歌曲真如凤毛鳞角。”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的刘欣同学,在合唱团一直唱了11年,现在主要负责该学院参赛曲目的选择与改编。她给记者开列的合唱歌单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相亲相爱》、《让世界充满爱》、《明天会更好》。

  北京景山中学高二(4)班的国铮同学说,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到了初中唱《同一首歌》、《东方之珠》和一些前苏联的革命歌曲。总唱这些歌,老实说,有点烦了。

  也在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读书的屠玲同学有一个正上初中的妹妹,小妹妹唱的,还是这些老合唱歌曲,没什么改变。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在老歌的合唱中我们像一滴水,融汇到波涛起伏的声浪里”,一位老合唱演员回忆当年时说:“我们把青春、爱和激情倾注其中。它留给我们整整一代人的不仅仅是音乐,更是青春岁月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梦。”

  熟悉的旋律在几代人心底传唱低回。

  50年代,那些穿背带裙、梳大辫子、扎蝴蝶结的女孩子们如今已经做了奶奶,遥远的音符与她们的青春一同,被定格成相册中一帧帧黑白老照片;80年代,提着录音机、手拉手跳集体舞、被“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激情的青年们,已成父辈,老歌的和声成为他们繁杂生活的插曲和零散片段。

  曾翻译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大量苏俄歌曲的著名翻译家薛范说,我经常收到全国各地的来信,几乎每一封信都倾诉苏俄合唱歌曲对他们青年时代的影响。

  只是,当代青年与老一辈人对“老合唱”的情感不可同日而语。他们问:难道让成天吃汉堡、喝可乐、玩电脑的我们,还唱“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吗?

  中国合唱协会副秘书长、《合唱艺术》主编、“唱过30多年合唱”的老音乐人冯琬珍不完全认同“没有合唱新歌”的说法。她介绍,每次举办合唱节,都设“新作品奖”,如新创作的《大漠之歌》等等。只是这些新作品没能广为流传。

  在武汉大学读大三的邵姓女生对这些“新歌”的评价却是“老掉牙了”。另一位大学生尖锐地指出了代沟问题。他说,看看合唱歌曲的词曲作家们,年龄都不小。他们根本不能体会我们是如何诠释幸福生活的!

  老音乐家吴祖强谈及这个问题时认为,当前社会“花样较多,诱惑也多,趣味多样化。不像我们那时候,少有别的娱乐方式”。此外,他也谈到作曲酬金问题。他说,给电影、电视或者某个歌星作曲,无论粗糙与否,一般酬金会很高。这对那些勤勤恳恳搞合唱创作的人,“至少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合唱团团长表示,不是没有新作品,而很多新歌都压在抽屉里,新作品的流传遇到障碍。合唱的排演处处需要钱——不光合唱团要演出费,指挥、伴奏、乐谱都需要钱。老曲目排演只需要1次,而新作品需要7次———这不单单是1比7,而是100元比700元,1000元比7000元!所以现在专业团体根本不愿意开合唱新作品演唱会。

  除了市场因素,合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艺术形式,与独唱不同,它不单单抒发个人的情感,而是融入到一个团队中,让人们产生荣誉感和崇高感。冯琬珍相信,把合唱唱得美好的年轻人,“从他们嘴里,不会说出难听的话,他们也不会作出道德败坏的事———时代怎么不需要合唱呢?”

  问题是,当彰显个性、崇尚自我成为都市青年的主调时,合唱,还有生存的沃土吗?

  宁夏大学一位大三学生说,我崇尚那些充满激情的合唱,和合唱所风行的充满激情的年代。但现在已是“世易时移”了。

  正忙于去南方求职的一位年轻人说,合唱是集体主义年代的产物,现在的人没有这个向心力,没有这个心情和时间。

  有人说,现代人的合唱,变作手指在电脑键盘上放歌,人们把心声藏匿在灰色的机器里。

  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由于没有适合自己的合唱歌曲,学生们正在想方设法、自给自足。北京景山学校在高中要求各班有自己的班歌,同学们都特别积极。大家聚在一起,创作出能反映“我们自己生活的歌”。国铮所在班级的班歌叫《梦想,飞翔》。

  有一些共同的歌声,已经在岁月更迭中失落了;新的,也许还在生长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首届全国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节开幕
· 大学生暑期生活:出国考研备战
· 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四进社区”
· 川大学生 “游山玩水”学环保
· 国家课题瞄准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
· 北京大学登山队五名学生失踪
· 香港大学生首次进入国际工程设计总决赛
· 悲伤笼罩着北大
· 登山教练:经验与装备比勇气更重要
· 默哀后的思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