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清华博士生:在宽容的氛围中成长
2002-11-15    记者 原春琳

字体大小:

  半年之内,清华相继有两位博士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科学》上发表论文,令人瞩目。究其原因,他们的老师说——

  

  11月13日晚。100多位来自清华大学各个院系的学生挤满理学院大厅,聆听一场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纳米科学与技术博士生报告会。5位演讲人来自物理、机械、化学、化工和材料5个不同的院系,论述同一个前沿话题——纳米。

  22岁的罗俊微笑着走上讲台。作为清华大学材料系2001级直博生,他演讲的题目是:“多种一维纳米异质结的制备”。过去的一年里,罗俊完成两篇论文。一篇已被《先进材料》杂志采用,另一篇正在该杂志的审阅之中。

  另外几位演讲人同样出类拔萃。

  姜开利,清华大学2001级物理系在职博士生。今年10月24日,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纺连续碳纳米管线》。

  在今年5月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清华机械系98级直博生朱宏伟,同样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题为《直接合成超长单壁炭纳米管》的论文。

  半年之内,相继有两位博士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清华大学可谓风光之至。

  “我们的研究生水平的确在进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皓明老师评价说。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不止清华,全国高校都在摸索中前进。实际上,在博士生培养工作会议之后,2000年清华又召开第21次教育讨论会,明确提出博士生培养是教育的龙头。清华为此提出一个口号:博士生要“在研究中培养”。对博士生而言,陈皓明副院长解释,最后就要看是否有创新成果。

  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如今学生上学目的不一,或为学问,或为学位,或者两者兼有。清华的目标就是要引导所有的学生都为学问而来。

  一系列“引导”活动相继展开。今年3月,清华大学设立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博士生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的科研成果,截止到10月,参与论坛的博士生(包括少量硕士生)达到了1415人,其中1170人做了报告。

  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多项基金。

  去年,“博士生科研创新基金”设立。学校鼓励和支持博士生自己提出学科前沿的创新课题。一年总经费不超过100万元。第一批有40多人申请,最后十几人立项;“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由学校提供国际旅费,支持博士生参加所在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提高学术水平。去年,出国交流的有400人次;“博士生网络基金”为博士生通过互联网与国内外同行学者交流以及获取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阅读一流大学的博士论文,学习同辈最先进的理念。

  最重要的是,学校创造这些条件,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取得成功。“学校希望给学生创造一个宽容的氛围。更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得到好的想法。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你只要提供相应的数据,总结经验有所得就可以了。”陈皓明副院长说。

  在创造宽容氛围的同时,清华细化了管理目标。如今从课程、开题、资格考试、中期评估、毕业前3个月的最终学术报告,一直到毕业论文的匿名评审,教学培养的6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督。

  陈皓明副院长讲了个故事:一位博士生的论文送给3位专家评审,有一位专家的意见迟迟未到。当答辩委员会通过这份论文后,这位专家的意见才到,结论是否定。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这份论文送到第四位专家手上,得来长达6页的否定意见。学校又把这份论文送到第五位专家手中,结论是否定有理。最后学位委员会作出结论:让这位博士生在两年之内修改自己的论文。当天晚上,陈皓明与另一位知名专家连晚饭也没有吃,把这位博士生找到办公室,足足讲了一个半小时,把否定的理由一条条讲清楚。

  变化不止发生在学生身上。清华同时也在有意识地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只有大师导师,才能带出大师学生”。陈皓明认为。

  在陈皓明看来,对学校而言,学生创新是第一位的。学生只要有想法就支持,用新的学术动向去刺激学生的思维。1998年国家规定了博士生发表在SCI上论文的数量要求。在此之前,清华每年的数量是200多篇,如今已经达到1000多篇,其中大部分出自博士生之手。

  “我们的学生在发表好文章,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陈皓明说,“如果1000个博士生里,每年在《科学》和《自然》这样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能有七八十人,我们就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了。现在是起了一个好头,我们还在积累之中。”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基础学科受追捧 清华新生拼抢诺贝尔班名额
· 清华首次监测学生体质 并提供运动处方
· 清华校长职业培训中心举行开学典礼
· 清华出台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 不是人人都适合读MBA
· 清华:迈向研究型大学
· 创国内最高水准 清华MBA学费8万元
· 清华等6所高校设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 辽宁与清华大学签定140项协议合同
· 清华:招聘会国企露头脸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