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003届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双向选择会”在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馆举行,这是北京市面向2003届毕业生召开的首场大型招聘会,来自北京、上海、大连、南京等地的230多家用人单位、1.5万名毕业生参加,需求专业涉及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自动控制、信息管理等10多个学科,提供需求职位超过6200个。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这场招聘会反映出今年大学生就业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
反常一 简历太简单被退回
“有英语四级证书吗?”“没带。”北京联合大学一位女毕业生毕恭比敬地把自己的简历递给了用人单位,但这家单位负责应聘的先生把简历退了回去,记者三分钟内看到有4个毕业生的简历被退回。负责应聘的先生告诉记者,接到的简历中有不少制作太过简单,没有他们需要的毕业生求职信、成绩单和英语四级证书。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负责招聘的邢先生介绍,人事部门只负责现场招聘,确定人选由单位的研究部门决定,如果简历过于简单,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校学习情况。除了成绩单外,他们也需要毕业生的论文和发表的文章,这些资料能给研究部门作参考,很重要。
反常二 门票也分上下午
昨天上午8点30分,离会场开门的时间还有30分钟,招聘会场外和入场处已经排了300多米的长队。记者当天上午10点发现售票处已停止了售票。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控制毕业生进场人数,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更多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保证“双选”的效果,仅上午就先后两次停止售票,此次门票分上午票和下午票。据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透露,以后的双选会都将分上下午票,参加双选会的毕业生不要在上午扎堆。
反常三 用人单位需求量骤减
与去年同期相比,双选会上的用人单位显然少多了。不仅如此,“用人单位需求量今年减少了一半。”北京邮电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葛丽梅昨天告诉记者。北京邮电大学今年有2000多毕业生,比去年多了700人,截止到目前,需要毕业生的单位只有80家,而去年同期有160家。“以前,毕业生数量少,用人单位需求量大,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在校内就解决了就业问题,但今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到校外联系单位了。”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基和说。据了解,清华大学2001年毕业生供需比是1比13,2002届毕业生共有2475人就业,在全国就业形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清华毕业生的供需比仍达到1比7.4,2003年,毕业生人数增多将导致这一比例继续下滑。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提醒毕业生,要正确判断今年的就业形势,不要盲目乐观,毕业生要主动出击,多去人才市场,以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不要在校内等和靠。
反常四 用人单位以研究生为主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告诉记者,此次双选会上用人单位基本上以研究生为主。“对不起,我们不招本科生。”记者在招聘现场看到,一些本科生的简历被退回。用人单位几乎都把学历标准定在本科线上,有的干脆只招硕士和博士。一家单位有27个职位,需要41个毕业生,但只有2个岗位需要2名本科生。
反常五 IT类大公司失约
昨天的双选会上难觅知名大公司特别是IT类大公司的踪影。明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比今年增加45%,然而,明年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并未同步增长,社会对人才需求量减少最多的是IT类企业。某IT大公司前几年招聘通信、计算机类人才“有多少要多少”,今年则无声无息。据有关人士分析,由于行业的经济走势滑坡,用人基本饱和,所以在今年毕业生就业的黄金时期没“胃口”了。
反常六 猎头销声匿迹
前两年盯着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猎头公司今年未出现在招聘会上。 据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文书锋分析,猎头公司锁定的目标是那些优秀的毕业生,但学生对猎头公司并不了解,猎头公司对学生就业的情况也不太熟悉,所起的作用不大。大学生就业提倡学生和企业面对面,这样双方目的明确,有利提高成功率。
反常七 中小企业不坐冷板凳
昨天的用人单位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密云水库虽然需求少量的毕业生,但有60多名毕业生递了简历。据任占忠介绍,与前两年相比,国家机关、科研单位等需求量少了,一线的岗位、中小企业、远近郊区急需毕业生。据了解,2001届和2002届目前还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人数有1万人。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任占忠主任建议大学生应及时调整就业心态,要缩小理想中的单位与实际需求单位的差距。一些收入偏低、地处偏远、规模小的单位往往是有需求却招不到人,毕业生应学会自己去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等着社会适应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