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雪飘飘的东北师范大学校园里耸立着两座未竣工的塔楼。该校党委书记盛连喜告诉记者,建成后的塔楼上面是两室一厅的房间,里面装备了所有的生活设施,与东北师大开展合作研究的专家可以在里面生活居住。盛连喜说:“我们要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来东北师大。”
盛连喜一直有这样的观点:“开放性是大学层次水平的体现。只有开放,才能把东北师大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
在东北师大有一条规定,研究生学习的科目中至少有一门课是外校老师教授的。盛连喜解释说,现在学科发展非常迅速,一所大学不可能在任何学科都处于前沿地位,所以我们就必须强迫自己把处于前沿的专家请进来,一是让学生了解前沿知识,二是让教师与学科前沿离得更近。
为了使各院系积极从外面聘请教师,东北师范大学向缺编5%以下的院系提供缺编费,这钱必须作为外聘教师讲课的报酬使用。
正因如此,国内外专家学者纷至沓来,仅今年9月份以后就有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的50位学者登门授课,而来东北师大讲学的国内的学者也有二十几人,其中有两位是中科院院士。
不仅要请进来,而且要走出去。每年,东北师范大学都要拿出500万元送教师出国学习,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学来更多前沿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目的在于要在10年内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开放不只是对外的,那种专业间分明的界线在东北师范大学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从今年开始,东北师大按大的学科门类招生,本科学生经过两年基础课的学习后再自选专业。即便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界线也已被打破,要想进入师范专业的非师范专业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教育学、教法学等相关课程的学分就行。
盛连喜说,在目前的招生体制下,一些学生进入某一专业学习并非自己所愿,往往他们的志向兴趣与所学专业并不合拍,不能更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现在学校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选择的机会。“东北师大一向倡导尊重的教育,强调教育应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盛连喜认为,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提到了教育创新,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来说任务很重,高师院校要发展,必须在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机制上有所创新,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表现在学校要有一流的、适于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软环境,有民主的学风、教风,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东北师大要成为一所开放的高师院校,现在只是个开始。”盛连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