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全国高校将有200多万名毕业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近日,记者在河南几所高校采访,谈到就业形势,大四学生们大都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好了准备。
从总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大致可以分为已被保送研究生的、正准备考研的、要考公务员的、四处奔走找工作的、等待观望这几类。
保送族:“学习才是硬道理”。作为一名已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某研究所的学生,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的贾艳敏深感“幸运”,但他同时也表示,幸运是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大学时代“学习才是硬道理”。据悉,被保送读研的学生只占应届毕业生的3%左右。
考研族:以学历赢得机遇。小芳是中文系的毕业生,“高一级学历就多一个竞争的砝码、少一分就业的压力。”出于这样的考虑,她报考了上海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没日没夜地复习。尽管考研之路充满艰辛,但考研大军仍有增无减。某高校信息工程学院共有毕业生242人,其中147人报考研究生,考研比例达60%。
公务员族:考试等于就业。自从国家有关部门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后,大学毕业生也纷纷报考公务员。同样是考试,但与考研不同的是,公务员考试考上了就等于就业,因此也颇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
奔走族:路在脚下。为了多一个择业机会,一些毕业生不再按时上课,而是北上南下、东奔西走找工作。刚从广东回来的小孙说:“双选会上,像我们这样一般院校的毕业生签约率很低。递上简历,人家大多出于礼貌收下来,问都不问你。”农村学生小袁家庭条件不好,没钱跑外省,但只要听说省内或附近高校有供需见面会,都想方设法去看看。
等待族:“我的心在等待”。毕业生小李8门课不及格,现在是听天由命地混日子,基本上不去教室,昼夜不停地在宿舍里上网。此外,等待族里还有相当一部分“安分守己”的人,他们不缺课,不乱跑,只等本校召开供需见面会的那一天。甚至见了用人单位也要精挑细选,不是百分之百的满意决不签约。他们说,反正年轻,户口、档案限制也放宽了,机会有的是,等得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总的来说,2003届毕业生择业心理比较成熟,承认就业压力,但不畏惧压力。不少大学生赞同“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点,正加紧充实、完善自己,以更加坦然的心态面对未来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