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开的吉林省人代会和政协会上,政府集中采购成了焦点话题,来自高校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要求政府下放政府采购中的专业仪器设备采购权。
首先提出要求的是民盟吉林省委员会,吉林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一份题为《关于进一步改进完善在省属高校中实行的政府集中采购方式的建议》作为提案就提交到大会。建议的主要起草人是吉林建工学院交通工程系副主任张文春,他所在的系在购买教学设备时就遇到了一件很不顺心的事。2001年3月,交通工程系提出申请要购买一批计算机,但由于批量较少,政府采购部门不能受理,学院必须将几个部门的采购计划汇集一起上报才行。2002年3月,吉林建工学院才凑足了具有相当数量的采购计划,正式提交省财政厅政府采购中心。2002年11月这批计算机才终于到货。张文春哭笑不得:1年零8个月时间,系里几次申请改变计算机配置,从最初的奔Ⅲ800到最后的奔Ⅳ2.0,为的就是使计算机的配置不致落后。“时间也是一种资源,并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浪费时间也是浪费资源,时间成本的提高将会降低总的效率。”张文春说。
不只是张文春,民盟吉林省委员会高校委员会于去年9月到11月对几所省属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各个学校对政府集中采购都有同感:“采购时间过长,审批程序多,手续复杂。”
调查中还发现,由于政府采购中心人员少,无法了解高校众多的学科、专业的设备需求,难以保证专业设备的进货质量,更何况某些采购项目的数量较少,政府采购中心对其市场价格也缺少了解,很难实现降低价格的目的。
就是像采暖用煤这样的常用物资的采购上也存在质量与价格不相符的现象。长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海英说,学校通过政府采购中心购买了2002年的采暖用煤。原来采购中心答应订购黑龙江双鸭山生产的煤,烧每吨煤可获得5200大卡的热量,可是运来的却是混合煤,热量测量的结果只有4400大卡。吉林师范大学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光燃煤一年就要损失十几万元”。
另外,目前一些高校的办学资金只有一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半数以上的资金是自筹而来。以长春工业大学为例,2002年的办学经费为1.08亿元,其中只有5000万元是财政拨款,但是在使用经费时很难说清楚哪些是财政拨款,哪些是自筹的钱,结果只要花钱就必须通过一道道程序,浪费了时间,钱也没有省下。
张文春说,将省属高校纳入到政府招标集中采购范围内,既是为了有效地监督财政拨款的合理使用,降低省属高校运营成本,也是为更加有效地防止省属高校在采购问题上滋生腐败,初衷是好的,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省属高校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后,在资金使用效率和办事效率等方面难以与其他高校相比。
张文春认为,现在高校具有越来越多的独立运营的经营主体性质,因此政府应给予其相应的经营自主权。在采购中,政府应加强对基建项目、交通工具、常规办公用品等大额度采购计划的审批与集中实施,下放各种教学、科研所需仪器设备的采购权,尤其是计算机以及更新较快的高新技术产品、专业性较强的仪器设备等物品。“吉林省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刚刚实行4年,其中肯定会存在问题,我们听到的意见更多。”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闫玉成说。闫玉成所在的办公室专司制定政府采购政策和监督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
闫玉成介绍说,本来每年编制采购计划年初就开始了,但是一些部门报计划时拖拖拉拉,去年直到6月份才完成了各部门批复预算的工作。但拖了这么长时间才批复的计划却几乎没有可操作性,各部门并不按计划执行,更多的仍是分散的临时采购计划,“一年几万项临时采购计划,20几个人的政府采购中心疲于奔命也未必能够完成,其中的疏忽在所难免。”“当然体制也有问题,”闫玉成坦陈,本来政府采购的物资应与市场价格持平或略低于市场价格,但现在由于政府采购中心在购买某些物资时要收取0.8% 2%的费用,反而使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不过,闫玉成强调说,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向肯定是对的,但目前还存在实践与再认识、再完善的过程。他透露,今年起,那些通用设备仍将纳入政府集中采购,而高校教学科研所需的专业设备则有望交由各部门自己组成采购小组,按照政府采购相应的程序自行采购。至于购买计算机这样的产品将会采取定点采购的方式。
省财政厅厅长王化文告诉记者,政府采购的体制将在年内发生变化,政府采购中心将作为非营利性独立事业法人单位从省财政厅脱离出去。“这样做也是为了加强对它的监督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