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博士生教育岂能“大跃进”
2003-02-12    刘效仁

字体大小:

  由于被发现在剽窃的学术论文上署名,东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卷入了剽窃风波。虽然剽窃者博士生李仕峰承认私自将导师顾院士署名为第二作者,校方亦称此事完全是“李仕峰的个人行为”,但顾院士是否知情还是受到了公众的质疑(《南方周末》1月19日)。

  目前中国在读博士生人数已达12万多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有资料表明,到2010年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跃居世界第一。这种教育规模和速度无疑展示了国人追赶世界博士教育水平的心理,但以这样的速度增长,要保证培养质量委实是一个现实难题。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将此现象称为博士“大跃进”。这种超越了博士教育资源实际的急躁冒进,带来的只能是学界的“大跃退”,导致学术质量和成就的倒退,更是学风学养的倒退。

  以东南大学为例,该校一共有1445名博士生,而指导教师不到200名,每个博导平均要带将近十个博士生。用一个教授的话说,以前一个教授带两三个博士,培养一个是一个,现在多的带一二十个,每人每天只能指点一两分钟,结果可想而知。

  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质量和学术质量的严重滑坡。博士生在毕业之前首先要达到学校规定的一些硬性指标,如东南大学的博士生就必须在一级学报上发表至少两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学术论文不可能一挥而就,为了完成硬性指标,学生们就粗制滥造,像教育部一位领导指出的那样:现在大量博士生或者从事很难说是学科前沿的研究,或者长时间陷在导师低水平的横向开发项目上。一位建筑系主任也坦称,由于博士生太多,以前的博士论文还可以谈一些真正深入大局的问题,现在的博士论文甚至出现了《论菜市场在城市中的定位》这样不入流的论文。如此小题大做、文不对题的应景之作要之何用?同时,博士生的数量增多,论文数也随之增长,而核心期刊却没增加多少。于是,种种学术期刊越来越厚,字号越来越小,甚至要出增刊以满足博士生发表论文的需要。论文版面费也就应运而生。其间腐败,自不必多言。

  为了凑数,一些学生只能写一些专门为发表而发表的论文,但仍然不一定能完成硬性指标。于是,剽窃就成了捷径。因为每年有那么多粗制滥造的垃圾论文没有人看,所以剽窃之作便可以逃过专家们的法眼。博导们虽然没有精力辅导那么多学生,却要享受博导待遇,同样要完成硬性的教学指标,包括发表论文的数量指标。于是就难免出现博导不参与论文写作,发表时却一定署名在前的怪现象,这恰恰与博士生的剽窃不谋而合。

  可悲的还有,博士生论文答辩,人情成了重要标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直陈,以前博士毕业论文答辩,要请清华、人大的权威来会审;现在博士生数量激增,经费有限,只好请同城的老教授。大家碍于面子,往往先打个招呼:我这个学生肯定不行,送个人情算了。于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博士教育质量滑坡,学风颓废败落,几成不治之症。

  博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宝塔尖,有自身的规律。要保证质量,尤其需要循序渐进,精钻细研,来不得半点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搞大跃进洋冒进,不仅欲速则不达,直接影响了学术创造,而且败坏了严谨务实的学风,毁掉一代学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 资助贫困博士恋人基金在武汉设立
· “十五”期间我国将大规模扩招博士后
· 我国已设立94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一位博士研究生遇害之谜
· 上海高教改革 本科尖子可直攻博士
· 广州成立全国首家博士俱乐部
· 我国博士后流动站增至近800个
· 小小蕲春县 博士教授一千八
· 中国学士通过考核可赴德读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