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一个月家里只给我500块钱,让我怎么活啊?我们班很多人一个月都要一千多块钱呢!”刚开学,就有一位大三的女生向记者抱怨。一个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真的需要这么高么?为此,记者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进行了随机采访。
学生食堂:一天倒掉食物5000斤
开饭时间,记者来到南京大学某学生食堂。这里的用餐环境清新整洁,然而不协调的是,几乎每个学生用完餐,餐桌上都会留下剩菜剩饭,有些饭菜甚至还剩大半就被丢弃。
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食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个泔水桶可盛70多斤泔水,学校里大些的食堂一天要倒掉10桶,小些的食堂也在5桶左右。据了解,南京大学和河海大学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我们粗略地做一个计算,以一桶泔水75斤计,平均每个食堂每天倒掉7.5桶,那么这三所高校每天倒掉的食物就高达5000斤左右。
现在高校流行请客吃饭,大家轮流坐庄。聚餐的理由五花八门:某同学的生日,谁有喜事儿或随便找个借口,都要请大家聚餐。甚至一些经济拮据的同学申请到了助学金,也得请大家吃一顿“意思意思”,一两百块钱一桌的宴席对一些大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南京三所高校周围的大小饭馆往往天一抹黑就座无虚席了。
超前消费歪理:“钱不是省下来的!”
在河海大学学生食堂,记者问一名男生为何将才咬了一口的包子扔掉,这名男生竟满脸的不解:“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好吃不扔掉怎么办?”
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的一份调查显示,“勤俭节约”已是当代学生心目中最不被重视的社会人格类型。在南京大学,不少学生把“追求生活质量”摆在了“勤俭节约”的对立面。在这些观念的引导下,他们毫不犹豫地成了超前消费者,花起父母的钱来心安理得。
一位男生对记者振振有词:“钱是挣来的,不是省下来的!”但当记者问他一个月能挣多少时,他嘟哝了一句“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就低头离开。
一些大学生消费缺乏计划和节制。南师大一位陆姓女生开学第一周就花掉了1000多元钱,可钱怎么用掉的,她自己竟也说不清楚。
袜子不洗就扔,衣服、书包频频更换,回家漫天要钱,家长叫苦连天。“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在少数大学生的欲望面前成了一纸空文。
南京师范大学学工处的一位老师对此十分忧虑:“现在有的学生根本没有经历过苦日子,对父母也不体谅,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读书期间就有这种奢侈消费的心态,将来怎么办呢?”
大学校园:回归理性消费
在大学就读,理应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不应恣意享乐。可修养、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学生,为什么不能理性消费呢?
河海大学国际贸易系的于同学对此有几分无奈:“不是我自己愿意请客,往往是不得不请啊。别人请你吃饭,你总不能白吃别人的吧?别人请了顿韩国料理,你好意思在食堂回请吗?前一阶段同学们兴吃火锅,你总不能落伍吧!”
深谙生财之道的商家也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学校周边最多的就是饭馆。三所高校周围的韩国料理店加起来有4、5家……还有档次不低的茶社、咖啡厅等等。“学生经济”就这样浮出了水面。
人情之风、追赶潮流、盲目攀比,加上商家有意无意地引导,大学生们的消费节节攀高。很显然,要让大学生回归理性消费,仅靠学校的教育远远不够。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在大学校园里,还有一群贫困家庭的孩子,依靠每月300块钱,照样很好地学习、生活。南京师范大学学工处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个贫困的学生对他说:我们的关注点应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提高学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