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2003年6月26日,北京刚刚被世界卫生组织“双解除”不久,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著名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和高校“两课”教师代表们便应教育部之邀,急匆匆地赶到北京,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最后的修改审定工作。教育部此前已明确要求,该教材今年秋季开学将投入使用。
这只是教育部在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中,全面部署、周密安排、努力工作、精益求精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教育部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根据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实际,扎扎实实地推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材要体现时代特色
“进教材”,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中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际上,从2001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七一”重要讲话起,特别是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之后,教育部一直把扎实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作为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加强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重点。
“进教材”的第一步,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有机地渗透在原有的“两课”教材中。2002年12月,教育部组织高校相关学科专家及时研究制定了《“两课”贯彻十六大精神教学指导》,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7门课程中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有机渗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提出了教学指导性意见。
“进教材”的第二步,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两课”教学基本要求进行全面修订。教育部社政司组织学科专家,在认真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两课”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两课”教师对教学基本要求的使用意见和建议,注意吸收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对“两课”教学基本要求进行全面修订。2003年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面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并将它作为“两课”教材新一轮编写、修订的基本规范。
“进教材”的第三步,是组织编写《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示范教材。根据中央的有关部署和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并要求高校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普遍开设。同时,教育部积极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进行单独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试点。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有关专家,以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精神为蓝本,对编写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本教材做出版前的最后审稿工作。
据了解,为了让大学生们系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系统把握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贯通,教育部还将在已编写、出版的《十六大精神重点难点问题解析》、《“两课”教育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解析》的基础上,编写、出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难点问题解析》。为了突出重点、区分层次、体现特色,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也在紧张审读、出版之中。
师资建设是“三进”的关键
搞好“两课”教师的培训,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关键。
可以说,对“两课”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一直是教育部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重点。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和各高校采取各种形式,加大了对“两课”教师的培训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