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老兄,你要价也太高了,不就是东剪西裁嘛,人家千字80我还没答应呢。”
打从在各宿舍楼前贴出招聘写手的小广告之后,这已经是我接到的第10个电话了。不过,既然有这么多人要争食这块小饼干,我当然要狠狠杀价。
没错,我正是一个游刃有余的论文写手兼中介。
密友曾大骂我“极不道德”。可是,我凭自己的知识、技术过上不差的生活,碍着谁了?!最近,那位对我嗤之以鼻的密友照样混进了这个圈子,并且乐此不疲。
论文就是文字垃圾
第一次发表论文是在进入研究生的第二个年头,记得当时曾惴惴地将两篇不起眼的豆腐块重新揉捏在一起,再添加了些报章中比较时髦的信息。没想到,这篇随意拼凑并不寄予希望的论文竟然半个月后就收到了用稿通知。
至此,我彻悟———原来炮制论文是如此简单!于是,CtrlX加CtrlV便成了我的一大爱好,看着一篇篇变成铅字的文章,我忽生愚弄人的快感。
密友得出了一个绝妙结论———原来论文就是TMD文字垃圾!
当然,我从作者变成枪手再变成中介,纯属偶然。
某日,师妹苦着脸找到我,央求我无论如何帮她在3个月内发表一篇论文,她出国申请奖学金会比较容易。恰巧,我的一个博士生朋友的朋友在一所不赖的本科院校任学报编辑,他也正为能带来收益的稿源犯愁。短平快的谈判之后,我连夜赶出了一篇5000字论文,连同400元版面费一并交付。3个月后,师妹兴高采烈地拿到样刊,而我也第一次得到了300元的枪手稿酬。
接下来,我声名远扬,师妹介绍了很多这样的客户给我。即使也只是剪剪贴贴,亲自动笔肯定来不及,于是,我顺理成章地升级成“中介”。
这更是一个讨巧的活儿,即使在校园不起眼的地方贴上一张小小的“诚招写手”纸片,应征电话也会让我应接不暇。
难度最大的是联系相关杂志发表。不过,校园里做杂志代理的大有人在,我只需一个电话敲定时间和价格就能完满地当好“二传手”。
其实,校园里的需求十分旺盛。为找工作耽误论文写作的本科生、混学位的在职研究生、穿梭于生意场的在职MBA……
不过,写手和中介的竞争也相当激烈,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所以,我每一笔的利润也只维持在百元左右。好歹,经过大半年的历练,我终于混成了校园里的小康一族。
“膏药”贴遍校园
可是,回想两年前,自己实在可笑。在从被确定保送研究生的第二天起,我居然开始整日为论文犯愁。
原因很是幼稚,自己冲公费混文凭而来,哪里属于什么研究型高级人才。按规定,如果3年内没有专业学术论文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我的硕士学位就会泡汤。况且,一位交情甚笃的师姐曾告诉我,“我们专业的学术杂志就那么几本,即使上面全是咱们院学生的作品,3年恐怕也发不完”,这是她的一位享誉全校的名导师的原话。正因如此,从师姐踏进师门的第一天起,导师就屡屡在饭桌上循循善诱,“尽早把这个烦心事解决了,可以安心找工作,哪怕花点钱,至少可以买个安心嘛”。
出乎预料,在开始了研究生生活之后,我对论文的忧虑居然只维持了100天。开学不过10天,研究生住宿区的所有灯柱、宣传栏板和十几栋宿舍楼内的大小黑板上就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大小不等的“膏药”,内容无外乎都与论文有关。
最冠冕堂皇的要数研究生学报的征稿启事。师兄超哥破解说,学报内的编辑全部由各院系的研二学生担任,只要你有熟人就一定有戏。超哥本人就在开学一个月之后,随便将本科毕业论文划拉了划拉,然后找两位老师在自己写就的评语上签了字,在编辑哥们儿的大力举荐下,不到一周就变成了铅字。超哥特别得意地告诉我,除请那个哥们儿吃顿饭外,无需再放血,而遥远的硕士学位也算到手了。不过,这等好事一年只有一次,我准备下手的时候还没有很铁的内线。
满校园最张狂的算是杂志增刊的征稿启事了。我细心观察过,这种征稿启事每一个月就会出现一次。不仅刊物档次都在“核心”之上,而且中介联系人基本离我宿舍不远,大可免去我劳顿之苦。消息人士称,此类刊物一般3个月内即可拿到样刊,许多人在毕业前才会选择此路。还有更绝的,巴掌大的纸片歪歪斜斜地随意一贴,内容言简意赅———“现有××专业写手,可代写本科或硕士论文,并可联系发表,有意者请联系×××,价格面议”。
于是乎,在满校园的“膏药”安抚下,我一颗悬着的心逐渐落地,还学会了整天唠叨不识时务者:“着什么急,好好享受美妙的校园生活吧,大不了咱花钱呀,哪有办不了的事”。
匿名评审的奥妙
论文发表尚可解决,可是,对毕业论文的担心总还时不时地蹿上心头。据说,从2001级研究生开始,毕业论文就要实行匿名评审制度了。而我,还是个2002级的倒霉蛋。
起码,我绝对没运气撞上我们班同学的男友丁丁的那等好事。某日,丁丁被导师拉去征求意见,原来其导师手头正好缺少一篇参评职称的论文,导师想向丁丁借论文一用。丁丁当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可事后,顺利评上职称的导师竟然“归还”了他3篇已发表论文。
在一次课堂讨论的间隙,老院长无意中的抱怨让我拨云见日看到希望。老院长一直以治学严谨著称,他铁面无私地将沪校一篇“毫无己见”的博士论文判定为“不及格”。秘书一看,急了,开导老院长:“您看,我们博士生的论文还在他们手中捏着呢,咱们自然要懂得礼尚往来嘛。”最后,匿名评审的结果是,所有参评的博士论文得分都在75分以上。
我不禁要鼓掌欢呼,博士论文尚且如此,硕士论文又能怎样?
果然不出我所料,不久前,成天以港剧和游戏度日的师兄张哥竟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答辩。他介绍经验说,近10万字的论文从查找资料到完成,时间不足一个月,而导师也只是帮忙修改了一下他的中英文摘要、目录和参考文献,正文连看都没看。虽然首次设定了校外评审专家,可那些都是导师亲自选定的圈中好友,而且导师还着力催促学生,千万别忘在答辩前去拜访一通。“在给这些校外评审专家送论文的时候,还得同时双手奉上数额不菲的评审费,场面很搞笑”。
据称,在答辩会结束之后的谢师宴上,答辩委员会的一位评议老师就拍着张哥的肩膀说:“老兄,我昨晚12点才翻开你的论文,没必要写那么多吧?”
禁不住一问,现在谁还在为文字垃圾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