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北京出席第十六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当代大学生在和谐校园中感受党的凝聚力
——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纪实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06级学生周载南与他的“80后”同龄人一样,向来对学校的政治课“不太感兴趣”。可是,去年入学后他发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到课率一直很高,而他本人更是“从没逃过课”。
在清华大学,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开始对党课感兴趣。近年来,该校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入党形成热潮,研究生党员目前已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46%。
第十六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24日在京召开之际,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说,近年来,我国高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大批青年学生在和谐校园中成长成才,在党的凝聚力的感召下成为党的一员。
据统计,2006年,我国1800万在校大学生中拥有党员194.7万人,而在2002年,714万在校大学生中的学生党员数为54.9万人,相对比例大幅增加。
党管人才:党的建设与学校教学相结合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北京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纷纷通过文化节、讲座、读书会、研讨会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得到学校知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说,校领导和知名教师带头倡导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学校领导班子不仅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撰写年度论文制度和班子成员调查研究制度,还高度重视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视“两课”的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自上而下开展党的建设,也带动了学生入党热潮:近三年来,北京大学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增长24.7%,入党申请人数增长30%,本科生党员比例由11%增加到14.3%,研究生党员比例达到34%。
在清华大学,在党委领导和直接参与下从海外引进人才成为该校党的建设的特色。据该校党委书记陈希介绍,高端人才回国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这就需要党组织尽心尽力地服务。世界计算机科学“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来校后,党委派专人与他联络,时时关心他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使他很快对学校和党的组织产生了亲切感。
全国各地高校都以改革创新的方式,将党的建设与学校教学相结合:从今年4月开始,武汉大学的每位校领导要定期联系10名专家学者,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参与思想政治课备课,校长登台讲授第一课,极大激发了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热情;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党委专门成立20多个由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对重大事项决策提供论证咨询……
我国各地高校的党员教师也在用师德建设助推党的建设。“荧荧红烛,巍巍师魂;身立杏坛,首修人品。”——以武汉大学的3位党员教师为代表撰写的《师德铭》已成为广为流传的师德规范。
“高校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杨振斌说。
导员队伍:高校党的建设的新力量
在复旦大学,以包涵老师为代表的部分辅导员开设的博客已成为学生课下阅读的新时尚。辅导员们根据自身的爱好特长开创了各种个性化的工作手段:有的定期撰写周记;有的在校园BBS专设的“卿云吧”内为学生提供匿名咨询;有的还利用网络电台开设“酷吧”,在线提供咨询服务。
复旦大学不仅在辅导员选拔上专门实施 “人才工程”,还划拨专门经费供辅导员进行课题研究。目前,辅导员队伍的研究领域已拓展到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创新及长效机制研究、西方通识教育研究等方向。去年还出版了总结辅导员心得的《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杨振斌说,全国各地不少高校都开始采取创新措施,大力开展辅导员培养,通过辅导员队伍与教务部门的通力合作,构建“大德育”的格局。
在天津大学,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的导师,更是他们信赖的知心朋友。天津大学理学院辅导员史文博被学生亲切地称呼为“史姐”。原本经常和同学产生矛盾的学生郭某在和她进行第13次谈话后,不仅能平静地与同学交流,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天津大学通过建立准入、培训、评价、分流机制,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锻炼出一支“思想工作做得透,安全稳定保得住,学生信赖,家长放心”的辅导员队伍。
“这种师生良好互动的事例在全国各地高校不胜枚举。” 杨振斌说:“一批思想活跃、乐于奉献的青年辅导员从思想上激励学生,从生活上关爱学生,他们已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党的建设的新力量。”
社会实践:用党的力量和时代精神凝聚学生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首届 “大学生村官”论坛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在最近3年,该校先后有234位大学毕业生到京郊区县担任“村官”。
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校党委书记瞿振元的倡议下率先和北京市密云县开展研究生党支部与当地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此后,学校以这一行动为平台,成立了由100名专家教授带队的100支科技服务队,重点在北京郊区100个村庄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指导和培训、农业政策宣讲、“三农”问题调查研究等支农活动。如今,学校与对口地方已形成了本科生做“村官”、研究生支部结对、教授推广农技的局面。
瞿振元说:“这种生动鲜活的实践可以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党情、民情,树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意识。同时他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更能够见贤思齐,自觉成长。”
对于每一个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新生入学教育都是他们难忘的一课。据统计,每年这项活动结束,全校都会有85%以上的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学生党员开展的“一帮一”活动,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的与“三困”(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惑)学生结对子的活动,使整个校园都体现着党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在西北师范大学,学生支部充分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不断激发党员学生热爱西部、服务西部、建设西部的强烈愿望。以学生党员为骨干组成的“三农问题研究社”,连续三年深入到甘肃省14个县市,开展以关注农民工待遇和留守子女教育等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
北京科技大学在思想政治课中为实践安排四分之一的学分。该校党委书记罗维东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回来,我们都能明显感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了,行动更加务实了,志愿服务的精神更加突出了,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大大增多了。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使学生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体验和感情,加强了他们到基层工作的意愿。2006年,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达到350人,超过全部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四分之一。”
杨振斌指出,我国各地高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认同感自觉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自觉结合起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3级本科生高明,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北大第一个在校参军的大学生士兵,是北大学生响应党的号召、践行党的要求的代表和模范。他说:“我们在实践中感悟和锻炼党性,正在把思想汇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