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上海将有20个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学科和200个左右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的一流学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构建了上海高等教育冲击世界一流的目标。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日前在解读《规划纲要》指出,上海将着力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整合上海高校的学科优势,并逐步建立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引导机制。
规划发展定位,建立评估体系
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不少高校盲目追求扩规模、上专业,在办学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特色不鲜明,定位不清晰,造成了模式趋同的状况。上海市教委开展的调研发现,在上海高校中,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专业增长比例过快,71%上海本科院校设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60%的上海本科院校设立了金融专业,49%的上海本科院校设立了法学专业,重复设置20个以上的本科专业有100多个。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2007-2009)”中,上海高校学科发展“有喜有忧”:在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3个门类中,有8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上海中医药大学等一些非综合性高校的特色学科异军突起,但是上海高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等数量与北京的差距在拉大,与其他兄弟省市的优势在缩小。
为此,上海从2008年开始,着手开展高校发展科学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鼓励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市教委高教处有关负责人指出,上海目前已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61所,除了制定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外,还要出台高校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案,按照“985”高校、“211”高校、老牌市属本科高校、新建市属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等不同层次,开展分类指导的评估指标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