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办学模式
“教育”为就业作准备
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1983年建院以来,实现了多个跨越式转变:由当初的发展模式向办学模式转变,由办学模式向优质教育转变,由优质教育向特色教育转变。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发展,现在又迅速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及学校建设的全面提升。在这些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面向就业的办学模式”。
创新办学模式
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位于东湖之滨、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三环学生公寓。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原名武汉大学武汉地区校友会自修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门批准,由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教授亲自授牌成立,是具有独立办学资格、专门从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中国最早的专修学院之一。成立26年来,该学院为武汉市的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学院多年来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估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格学校。
学院配备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图书室,是莘莘学子治学深造的理想学府。在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教育”就是为“就业”服务。在学院领导以及所有老师们的心目中,就业绝不仅是学生个人要想的问题,而是学院、系、合作单位联手合作的“大工程”。目前,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后即能就业,学院已在上海、深圳等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设立了10个就业实习基地。而针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从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学院积极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即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前尽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以此作为促进学生与市场需求无缝接轨的有效途径。目前,学院2005级~2007级学生先后参加软件工程师、平面数码设计师证、导游证、报关员证、单证员证、物流员证、报检员证等27种职业技能考试,并有917人次获得相应证书,此种“学历+技能+安置就业”的双证教育模式,给社会及各个单位培养了众多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学院还开设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软件工程师教育、平面设计师教育等职业培训课程。所有学生从大二开始,必修学校规定的职业技术课程,这在市场上很好地确保了学生较高的就业率。
思想指引发展方向
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教育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思想是指引学校发展方向的旗帜。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首先反映的就是该校的思想特色。
目前,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部分高级技能型人才出现大量断档的问题。国家重点和大部分本科院校虽然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均形成了各具优势的学科实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很难解决这一问题。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主动抓住这一机遇,灵活适应市场,在技能型、职业型、市场型、实践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上寻求突破,积极探索面向就业型的办学模式,很好地借助了社会有效资源,实现了该校的跨越式发展。
一、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懂理论、会实践的高新技术实施者;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生产组织者;有胆识、敢开拓的经济建设创业者;有涵养、会协调的人品德才兼备者,并要求学生做到至少学好一门专业技能,会合作协调,重创业创新。
二、招生定位。面向普通中学和社会青年招收高考生,为有志成才但录取批次靠后的学生提供深造的机会;面向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招生,提高其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缓解就业矛盾,增强其择业实力;面向山区、边远贫困地区招生,实行“教育扶贫”,为全国基本层次的高等教育需求广辟生源,立足湖北,放眼华中地区,辐射沿海,服务西部大开发,充分体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服务方向。
三、毕业生去向定位。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乡镇企业、服务三资企业、服务民营企业、服务第三产业、服务新兴产业。把握办学层次的“高等性”,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服务方向的“基层性”。培养理论基础高于中专,实践能力强于高等普通教育,人文知识与社会适应性优于传统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有较强职业能力,有较宽适应面,上岗即能“提锅上灶”的“高级能工巧匠”,即高级技工、技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充分体现为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的培养目标。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与管理过程而实现的,教学和管理中最活跃的是学生和教师。根据教育、管理规律和学情、教情的特点,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管理和育人模式,即“灵活、高效、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实现“全开放性办学,全方位育人”;发掘潜能,突出主动,突显个性。
在学习、生活和管理体制上,统一实行全日制统招普通本(专)科学生的管理模式,实行无区别化管理。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体系完备,鼓励和支持学生报考211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设有“新生奖学金”、“自强奖学金”、“弘毅奖学金”、“期中奖学金”、“年度奖学金”,定期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按比例发放贫困补助,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在教学上,学院汇集了一批在文、法、理、工、管等各学科颇有建树的专兼职优秀的教师队伍,其中90%以上为教授、副教授,大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院依托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广泛联系校友的优势,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举办各类讲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思想活跃,自主性强。学生对社会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在自我意识中,既有自我约束力差的弱点,也有依赖性少、自主性强的优点。但学校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教育,使学生树立了较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自我意识和自我目标,这是该校的一大特点。
2.兴趣广泛,各有特长。不少学生在文学、艺术、技艺等方面学有所长。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如每年春季的“华夏杯”校园艺术节、周末大学生电影艺术节、金秋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参与踊跃,表现良好。
3.喜爱活动,实践性强。因思维类型的不同,学生们大都喜爱活动,参加户外活动十分活跃。学生的团队精神,人文、社会与生活知识,生存本领及人格气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4.较少负担,希望再起。学生经历高考成绩不佳的挫折后,大减了骄娇之气,体验了荣辱冷暖,人格更趋成熟。少了再失去什么的心理负担,更多的是改变命运,再试锋芒的愿望与冲动;承认自己的不足,经得起批评教育,迫切希望人们再给机会。
5.富有情感,善于交际。有些学生科学理性可能稍差一点,但感情体验能力强,是跟着感觉走的那一类人。因而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观念、新技能、新信息比较快,且情感丰富,乐群善交,富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同情心。同学中爱校、尊师、助人的感人事例层出不穷。
6.目标实际,较少挑剔。学生们大多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能耐与分量。因而求职与生活目标比较实际,较少挑肥拣瘦,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与生存能力。只要有机会,哪怕起点低,同学们都会认真地去做;只要能发展,同学们都会不失时机地提升自己,并取得成功。
根据上述体现,该校确定了“针对个性,因材施教,扬长补短”的教学原则。其中,补短并不是作“应试教育”的补课,也不是办“精英教育”的预科,而是在技术应用与职业能力上选择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
办学成绩斐然
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在创办的26年中,不管在教学上,还是在管理体制上,都取得了不斐的业绩。
2006年,武汉市教育局专家组对学院办学实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2008年,武汉教育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中国经济时报》对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25年来的办学成绩作了详细报道;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正式行文(鄂教发 [2009]26号),确定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为首批评估合格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合格高校。
多年来,该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率、毕业率稳居同类学校榜首;该校国家计算机2级考试通过率达90%以上,会计证通过率达87%,在校学生张丹枫等多名同学还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研究生考试。
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促进会武汉实训基地、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暨武汉广播电视大学江城学习中心均设在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专修学院。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在人才输送方面,学院向社会各企事业单位提供实用型人才达数千名,成为武汉自考助学教育中的品牌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