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重金“掐尖”何时休
人民图片
核心阅读
■大家都“掐尖”,你不干不行,只能随之加码,展开为了“状元”、高分考生的金钱竞赛
■如果就是拿钱去砸学生,而且按分论价,就只会强化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倾向
■应“因校制宜”,挑选最适合的学生。同时扩大奖学金的覆盖面,让更多学生获得奖励
6月24日,天津市高考分数公布。对于考生小伟来说,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地。此前,他估过分,够上国内一流名校,既开心又烦恼:知道自己的估分后,数所名校立即轮番“上阵”,平均每天都可以接到五六个电话。有的甚至许诺数万元奖学金,“如果分数出来是‘状元’,还会更高”。这让他一度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
与此同时,高考成绩尚未公布,广东多家高校便推出诱人的“状元”奖学金,其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达12万元的奖学金最为吸引眼球。
诱以重金,已成为不少高校“掐尖”的“撒手锏”,而且相互较劲,逐渐加码,愈演愈烈。这个夏天,也不例外。
“状元”争夺白热化
“军备竞赛”逐年加码
华南理工大学5万元、南方医科大学10万元、华南农业大学10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2万……这还是已见诸媒体的一些报价,目的只为“揽得状元归”。一些名牌大学,虽然未公开,但实际上更不愿“落后”。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某名牌大学,开出10万元的价码,争夺各地状元。进学校后,院系还会奖4万—5万。这样算来,一名“状元”的报价,大约为15万,同时会附带优惠条件“专业任选”。而去年,南方某省“状元”最终的“成交”价格为20万元。
据了解,现在高校自主招生和夏令营,已部分异化成“掐尖”的新战场。“比如,一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设在1月,对手为了更早锁定潜在生源,就会把时间提前到前一年的12月。夏令营也是如此。”这位知情人士说,生源的恶性竞争,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些高校和中学教学秩序。
一些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十分无奈:“类似的现象,的确很普遍。大家都这么干,你不干,不行。只能随之加码,水涨船高,展开一轮为了‘状元’、高分考生的金钱竞赛。”
在一些名校用金钱大肆“掐尖”的同时,一些同样有财力、有实力但名气不够的学校,想花这个钱还花不出去。广州大学属于本科第二批次学校,财力雄厚,是国内少有的“无一分钱债务”的高校之一,学校的硬件条件不错,有些专业如工程抗震与防灾减灾学科等并不逊于本科第一批次的部分高校。“但由于批次的限制,我们想招一些好学生,还招不来。”广州大学校长庾建设遗憾地说。
“掐尖”风潮,也映衬出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冷热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