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 (资料照片)
9月15日本报一版刊发了消息《规范学术端正学风刻不容缓》,深度报道版“规范学术端正学风”栏目刊登了《学术的天空需要净化》。日前,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专门约请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谈了他的见解。
记者:高校出现的作假、抄袭、剽窃等反映出学者学术不端的负面新闻,让人对于大学的严肃公正产生了怀疑。您对此类事件怎么看?
瞿振元:知识产权和学术自由一直是高校科研中容易出现热议和异议的节点。现在学界批判最多和最易引起人们公愤的就是明显的学风不端,经常暴露出来的就是抄袭、剽窃、作假等问题,此类事件明火执仗,公然触犯法律,与社会上的假新闻一样让人愤怒和痛恨。但是还有一类学风不端表现出来的不是学术造假等恶性事件,而是治学过程中的不认真、不严肃和不扎实,这类事件所带来和引发的不良影响也同样会引起社会的公愤。
记者:这种学术不端的做法有什么样的表现?
瞿振元:比如对于在成果中不适当、不恰当地大段引文,当事者却视而不见。引用名人或领导人的话似乎越多越好,大家争相跟风,结果把成果弄得像语录一样,不仅暴露了学识上的肤浅,也会损害自己的成果。其实,学术共同体有其共同的行为规则,引文的严格规范是其中最基础的一条。过去我们的认识比较模糊,缺乏对学术界共同行为规则的教育。而现在,对于这种学术界最起码应该遵循的规则,违背了还以“不了解或没在意”为托词,这一方面反映了相关教育的严重缺失,另一方面也是利益作祟、故意而为的结果。应该说,所有问题的发生都是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如评职称、争项目、学位答辩等,没有真本事还要获得利益就得去作假。有些当事人侥幸取得不当利益时不但自己欣欣然,而且还诱使他人争相仿效,不免让人感到不平和痛恨。这不单是品德的偏移,也是我们制度设计的偏移所造成的,应当全面检讨。
记者:现在出现的问题,以及以前一些个案的处理结果,似乎很难有让当事人痛悔终生的效果,这也成为众人讨伐和不满的理由。
瞿振元:这其中也涉及到行政权、学术权与利益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时候,作假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利益集团公开挥舞的利器,他们动用手中的行政权力进行学术组装,乃至学术伪装,骗取荣誉和经费,这更可怕,更反映了利益驱动下我们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如果说有的个人作假是由于无知,而这种集体行为就是为了利益铤而走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