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开学典礼上,淮海工学院院长晏维龙的演讲主题是一句著名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他结合今年的世界杯和众多生动的事例鼓励新生,“只要有信心,有行动,能坚持,能创新”,在这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晏维龙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但在他的身后,站着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根据教育部2008年公布的数字,我国有755所普通本科院校,其中绝大多数为二本院校。他笑着说:“我其实也是在为我们这些学校打气。”
作为地处江苏连云港的一所二本院校的校长,晏维龙知道他的3000多名新生,大都会将自己视为高考的失利者,容易沉湎在后悔中不能自拔,“他们想上进,又担心学校没有条件支撑他们的理想。”在淮海工学院新闻系任教6年的郭淑娟老师对此很有感触,她和记者聊天时谈到校长的“苦心”,说他既要化解学生考上二本的落寞,还要鼓励他们奋进。
晏维龙在演讲中详述世界杯上朝鲜队的表现,启发大家:把一切可能变为最有可能,必须要有信心,积极进取。3800多字的演讲激起的反响出乎晏维龙的意料。“掌声从头响到尾。”他说,“这些话对北大清华的学生而言,不算什么,但我们的学生需要这样的鼓励,我摸准了他们的心理。”
计算级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祎焜说,院长的讲话打消了他忐忑的心理,使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这位来自甘肃天水的学生因在高考中将数学选择题的答案填错了位置,无缘一本院校。父母要求他复读一年,但他在志愿填报结束前一小时,“偷偷上网报了这所学校”。张祎焜此举激怒了父母,父亲指责他太胆大,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要和他断绝关系。他一周没有和爸妈说话,陷入忐忑、迷茫的状态,不知选择是否正确。
晏维龙的演讲点燃了学生们的希望之火,但要真正树立起他们对学校和前途的信心,只能依靠高质量的办学。而据记者了解,众多二本院校之所以会让选择它们的学生失望,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难以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各种可能性。因此,在晏维龙看来,二本院校的校长、老师与学生一样,都面临着树立信心的问题,即他们是否有勇气、有能力不随波逐流,因地制宜,办出学校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