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邮、北交大、北化工、北科大等十余所行业特色型大学正式结盟,最快新学年盟校学生将有望学分互认、跨校选课、校际访学。近日,重庆大学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重庆大学将联合市内多所高校建立重庆市大学联盟,学校间将通过各项合作,实现共同提升。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在努力推动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85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91.0%的受访者支持高校结盟实现资源共享,其中50.2%的人表示“非常支持”。78.1%的人认为,高校结盟实现资源共享的模式应在全国推广。受访者中,“80后”占47.6%,“70后”占34.0%。
华东理工大学大四学生李博辉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与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等13所行业特色高校,在4月23日联合成立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建立了学生互派访学交流、学分互认等机制。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有关讨论和话题不绝于耳。
“很多人觉得,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后,大家就能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选择更优秀、更负责的老师的课程。这将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让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有利于教师重新回归教学,而不是像当前很多教师那样,拿更多时间发论文、抢课题,忽略与学生的交流。”李博辉说。
调查显示,85.6%的受访者认为建立了学分互认、跨校选课等机制的高校联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政法大学教师王力(化名)则认为,高校资源共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高校结盟的初衷之一。但它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辅助手段,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有限。“同一专业的不同教师有自己的授课风格,人为地给老师的水平分等级,不仅会打击老师的授课积极性,还会对学校原有的教学设计产生影响。”
在王力看来,各地高校纷纷结盟实现资源共享是将来的大趋势,值得期待。但其中还有很多可拓展的内容。她认为,除了高校间的结盟,高校与企业间的结盟、合作也十分必要。“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比较现实,他们需要能‘真枪实刀’工作的人。而很多学生往往更在乎自己能得到什么,没有过多考虑自己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如果高校与企业间能更多地合作,或可打破当前不少大学生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供需不符等困局。”
“如果把学生比作一道菜,我们不仅要通过高校联盟,多方求精做好这道菜,还要学会如何将这道菜推销出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钟舒认为,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实问题,学校有责任在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帮助学生打好“就业”这一仗,“高校如果一味地闭门造车,无论怎么结盟、合作,都会显得无力。”
“不只是大学生,高校教师也应深入到企业去实践。”钟舒说,现在一些学校允许教师到企业挂职,但时间通常只有半年,教师可以学到的东西很少,“教师实践经验的多少,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甚至是对待实践的看法。现在很多教师也是‘三门’学生,一辈子待在象牙塔里。如果高校相关专业能与企业更多的结盟,或可改变这一问题。”
本次调查中,89.3%的受访者认为,我们不仅应实现高校间的联盟,还应进一步推动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其中,48.5%的人对此“非常赞同”。
此外,92.9%的受访者表示,大学资源不仅应在部分学校间实现共享,还应通过网络等平台与整个社会共享,惠及普通大众。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凡说,我们的大学及其附属研究机构,每年都会发表数以万计的论文,其中不乏有价值的研究数据。而一些有价值的、基础性的数据对后人在该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意义重大。但如今,很多这样的数据没有实现共享,或者很难获得。这使得后人可能继续做重复的研究,毫无价值。因为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这项研究已经有人做过了,相关数据也很充分了。“这也是我国论文数量虽居世界第一,但引用率在100名开外的原因之一。”
张凡认为,我国应整合众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资源,建立以推动社会和人类进步为宗旨的资源共享服务体系。(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刘诗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