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网络公开课?那你就OUT了!”自从在学校的视频网站上发现了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一些国外名校的公开课程视频,兰州大学的刘岗每周双休日便有了固定的“公开课时间”,并且经常在自己的人人网主页、QQ空间等和朋友分享这些免费的互联网资源。
网易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从网易公共课频道去年11月成立至今,最热门的课程“哈佛大学‘幸福课’”页面浏览量已近200万。
网络公开课的“前世今生”
即将毕业的法学院学生小牟最近在网上看了耶鲁大学一共12集的“公正”课程。他说,起初只是被课程介绍中说的“旨在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所吸引,没想到一看便“欲罢不能”。“真是相见恨晚,现在才看到这么好的授课内容!”小牟笑称,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也”的感觉。
实际上,在美国,10年前人们便能够通过网络“享受”世界名校的课程,这得益于一项名为“公开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的运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O.E.R的序幕,计划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让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何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取用。后来,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纷纷加入免费传播公开课的行列。
推荐阅读:网络公开课冲击大学教育 能否撬动高校教改?
推荐阅读:淘课族追问国内名校:北大清华何时有公开课?
推荐阅读:哈佛耶鲁公开课催生本土C9联盟 名课一网打尽
2006年,美国苹果公司又开放了iTunes U(U代表University,大学)学习频道,把乔治·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课程资料也集中了起来,这更像开辟了一块新的知识自由市场。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iTunes U的下载量已经突破了1亿。
由于语言障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名校的精品课程在中国乏人问津。直至2010年,互联网资源分享平台Very CD与知名美剧字幕组“人人影视”介入——前者提供课程资源和发布平台,后者负责将课程的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这些课程才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国外有动力 国内多阻力
“一开始对课程很期待,也融入其中学习。但后来就觉得有文化差异,比较难提起兴趣。国外的课程,对我们来说还是有距离。”看了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在四川音乐学院学习民乐的惠露坦言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酣畅淋漓”。和惠露有相同感受的人不在少数。
来自各大名校的网络公开课涵盖了哲学、经济、计算机、物理等等各种门类,且不断有更多的课程被上传更新,但是,在五花八门的课程里,却鲜见中国知名高校的身影。
据了解,早在近10年前,我国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时,就已经有了公开课程的教育理念。不少高校每年评出精品课程,但主要用于校内交流。一些高校网站的“精品课程”资源稀少,更新滞后,且内容均为单调的PPT课件,难以引起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