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发黄的白衬衫,配上铁路工服,69岁的李文超坐在清华大学的教室里上古希腊哲学课,并记下教授讲的每一句话。
和其他学生不同,李文超不是清华大学的在读学生,也没有学生证,他只是个旁听生,2010年11月独自一人从家乡贵州来京,每周要上23小时课,其中大多为博士课程。
他最喜欢的两门课是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哲学研究。来北京后,他的笔记已有700多页。
然而,古希腊哲学副教授宋继杰说:“毕竟他欠缺理论知识和系统训练,因此还是很难跟上课程进度。”
但李文超很享受在清华大学旁听的日子,“自己快70岁了才在这里完成了人生的启蒙。”李文超说。
2001年,退休后的李文超通过了全国高考,并以高龄考生身份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成为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2005年获得本科学历后,他连续五年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但由于英语成绩过低——22分,没有被上海师范大学录取。
推荐阅读:数千旁听生北大清华游学:生活窘困未来渺茫
推荐阅读:教授何以治学:高校"最牛大学学院"考察报告
推荐阅读: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冲击波 学术与行政咋协调
根据中国教育部门规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和政治是必考科目,而每所学校对单科分数都有自己的要求。李文超在古希腊哲学课上的同学说,清华大学去年要求英语和政治单科分数要高于50分。
清华大学哲学系目前有100多名在读研究生,“他们毕业后会选择在政府机关或媒体工作,或者出国继续深造。”宋继杰说。
李文超计划在北京学习三年,而后,他还希望能出国留学。“在我这个年纪,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因此我要抓紧时间。”
李文超来北京后发现,除了自己,在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顶尖高校还有其他旁听生,也都十分努力。“我上德国哲学研究课时,30个学生中的一半都是旁听生。”李文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