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高校招生录取关键期,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同城名校的招生“口水仗”,就像一个刺耳的音符,让时下各名牌高校之间的生源大战更显激烈。
虽然在主管部门的干预下,“口水仗”暂告段落,但名校生源争夺战由暗流涌动走向“公开叫板”,却引起人们的深思。
谁动了谁的奶酪
7月1日,复旦大学发出声明:上海西南一理工科高校招办老师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前与复旦所签预录取协议取消,导致部分考生受骗修改志愿。复旦表示,对于相关涉案人员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而对号入座的上海交通大学招办随后予以回应。除否认之外,也表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有教育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因招生引发的争端,揭开的只是多年来国内高校招生竞争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随着高考报考人数逐年减少,加之对毕业生质量和学校声誉的日渐重视,高校间对优质生源的抢夺愈演愈烈。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各高校根据事先拿到的考生信息,联系各自争取的对象,竞相开出优厚条件,这种手段早已十分普遍。而在招生咨询中或明或暗地贬低其他高校,也很难避免。而且不只是每年7月的生源大战,早在每年3月的自主招生中,各校对优质生源的争抢便已悄然进行,其“激烈”程度丝毫不逊于高考。
近年来,北大、清华等高校组建“北约”、“华约”联盟;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拥有5%招生自主权的近80所高校选拔特长生、保送生,尽其所能地吸引优质生源。
推荐阅读:聚焦高招三大"网络话题" 自主招生缘何屡遭诟病
推荐阅读:内地高考招生乱象可能致优秀学生外流加剧
推荐阅读:高招制度迟迟不变 “生源争夺战”隐患难消
推荐阅读:名校争高分专科院校争生源:"两头"考生很"抢手"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50强榜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文科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理科招生50强名单
就在国内名校交战正酣之际,香港大学却迎来又一个“大丰收”,一举将11名内地高考头名揽入囊中,给内地高校白热化的“生源大战”添了一把火。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透露,香港大学今年已确定录取内地省级高考状元11人,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2名文理头名,湖南2名文理头名,另有来自广东、安徽、云南、西藏等地各1名高考头名。相比去年录取的头名人数增加近一倍。据了解,香港大学今年将为30名内地优秀学生提供每年16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另外为60人提供全部学费或一半学费两个级别的半奖。
一位放弃北大转赴港大的北京女生说,之所以选择香港大学,是“想尝试不一样的教育体制”。
不仅如此,国外高校招生也在冲击。现在,一些成绩优秀又有条件的考生直接选择出国留学。5日,记者探访一家专门办理中学生赴美、英留学的业内知名留学中介公司。工作人员李月华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选择出国留学的中学生比例正成倍增长,年龄也逐年下降。“目前的政策是,13岁以上可以递交留学申请,所以,不少初中生也选择到国外就读。”李月华说,究其原因,国外中学压力较小,进入“常春藤”等知名大学的概率更高,且门槛较低。“国外一些知名中学还会选择和国内中学联办国际部、提供高额奖学金等方式招揽人才。”
在日益国际化、激烈化的高等教育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港台地区或者国外大学就读。考生人数减少,来自港校、国外大学的重重竞争,优质生源成了稀缺资源。对此,各高校自然感触尤深,为了招到高分考生,“奇招迭出”也就不奇怪了。
|